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七章:谁还没有一点小心思?[2/2页]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可其毕竟年幼。
      在袁宁宁看来,乾熙皇帝朱高煦让十三皇子朱瞻堪担任留守,只不过是给朱瞻堪挂个“留守”的名头安定人心罢了,真正处理朝政的实权皆在内阁诸部尚书手中。
      “殿下任总军需官不高兴?”
      袁宁宁试探着道。
      “父皇需要的一个能够调度粮草的军需官,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朱瞻域肃容道。
      “调度军需不是件简单的事么?”
      袁宁宁不解道。
      朱瞻域摇头道:“坐镇大同调度军需,并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让某某去送粮草给某某那么简单,最关键的要具备两点才能。”
      “哪两点?”袁宁宁问道。
      朱瞻域道:“第一点,需要会算账,大账小账都得会算。”
      “比如大军出动多少兵马,人吃马嚼半个月需要消耗多少粮草都得提前算好,而且还要把运粮人的口粮也得算上。”
      “其他如金疮药、消毒棉等军医所需物资,军服、甲胃、火铳、弹药、铁马(军用制式自行车)等军士所需物资,都得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登记造册。”
      “第二点,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综合协调和统筹能力。”
      “所谓调度,即要把一地的东西,调运到指定的另一地去
      “这需要与筹措粮草、押运粮草的各级将领打交道,如果不能协调各方,那就办不好后勤管理。”
      “至于如何防备粮草受潮、霉变等细节,永乐年间父皇特地编写了《军需粮草运输管理条例》,相关官员依例而行即可。”
      “可事情需要具体的人去做,而安排哪些人去做不会出错,这是需要识人之能的。”
      “再比如,还得考虑天气、环境等因素,确保派出去的人能按时把粮草送到。”
      “换言之,调度军需可不是一件易事。”
      “而且,后勤决定了一支大军的成败,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存亡。”
      袁宁宁并不是没有见识的女人,可她毕竟对军旅之事了解不多。
      此时她听了朱瞻域所言,不禁感到有些心惊肉跳。
      若是太子朱瞻域生了不该有的野心,在关键时刻演一出粮草被劫的戏码,就能送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去当“瓦剌留学生”,甚至送其“宾天”。….当然,袁宁宁与朱瞻域多年相处,自然知道以朱瞻域的秉性,做不出“杀父夺位”的事情。
      可朱高煦却无比清楚,这世上最不能试探与揣测的就是人心。
      因此他特地给朱瞻域安排了两个副手,一个是大明户部银行副行长王艮,另一个是大明皇家银行副行长郭任。
      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为建文帝朱允?裳辰诘拇蟪肌
      王艮的忠君事迹前文有提,乃是忠于一君不做贰臣的典范,此处不再赘述。
      此人为官廉洁,做事谨慎,饮食起居俱在公署。
      当时朝廷讨论削藩,他认为:“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今日应当储财粟,备军实,条件具备后再动手不迟。而且兵贵神速,一旦旷日持久,锐气既竭,将坐自困。”
      燕王朱棣得知郭任一针见血的言论后十分担忧。
      京师失守后郭任被擒,与其长子郭经不屈而死。
      可以说,朱高煦安排这两个人做太子朱瞻域此次调度后勤军需的左右手,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更何况,还有无孔不入的锦衣暗卫潜伏在朱瞻域身边。
      朱瞻域也了解朱高煦的为人,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去做对不起朱高煦的事。
      他的小心思很简单,只有这次把调度军需的差事办好,下次朱高煦才可能会允许他领兵上战场。
      当然,前提是得和此次亲征的朱高煦一样,提前布置好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
      否则一国储君若出现意外,那就是动摇国本的天大之事。.
      步惊俗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三百一十七章:谁还没有一点小心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