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6章 肯青城发展情况[1/2页]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春天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这种妄图占便宜,还是占他媳妇的便宜,胥东升怎么可能放过。
      被送来的孩子,给点好吃的,哄一哄,吓一吓,该问的问题都问出来了。再派人抓人。
      凡是被抓回来的孩子爹娘,二话不说,先打十板子,再审问。
      再让他们把孩子这些日子吃用的费用给补上,再叫人滚蛋。
      如今的肯青城跟过往不同,没了北蒙的侵扰,加上过往客商流动,但凡不懒,都能适当地找到些活计。
      别的不说,就是客栈的生意就很不错。
      没有足够多的房子,那就把家里的房屋收拾出来几间或是加盖几间,被褥洗干净些,饭菜只要做得干净,勉强入口都能招揽到生意。
      当然,做这种家庭式的客栈,也是需要到衙门报备的。
      虽然衙门会相应收税,可也是会对这些客栈进行保护。
      否则,一旦租客不给住宿费用等产生纠纷,衙门一概拒不受理。
      当然,只要是到县衙做过报备,那么衙门也会交给这些客栈的老板们,如何验看户籍真伪。
      肯青城除了客栈生意红火,在餐饮方面更是红火,胥东升鼓励百姓摆摊儿。
      在原有市集的基础上,又专门开辟了一条街,专门做吃食生意。
      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小吃。
      往来的客商们,除了很容易能找到住宿的位置,还能很快找到吃东西的地方。
      乡下的百姓们,又种上了土豆、地瓜跟玉米这些高产的作物,有了粮食,生活方面自然的就宽裕了起来。
      基本上吃不饱这个问题,已经大幅度减少了。
      因此绝不允许,有老百姓为了占便宜,随便丢弃子女在慈幼院门前的事情。
      打了几十个人的板子后,再也没人敢随便把孩子们给丢弃到慈幼院了。
      案子审问多了,自然知晓了老百姓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除了不用抚养孩子花银钱外,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们可以在慈幼院读书。
      这才是让他们忍痛把孩子给送走的根本原因。
      在外人眼里的骨肉分离,对他们而言,那是给孩子找到一个好去处,好出路。
      于是胥东升写申请,要建私塾。
      虽然肯青城是之前是有县学的,可是经过最近些北蒙的骚扰,县学只能算是个空壳子了,
      里面的先生早就跑得不知去向了。
      因此,县学再开,所雇佣的先生的束?等费用,还是要由朝廷拨款的。
      本来县学就算是公办私塾,能来读书的,至少是秀才功名。
      如今一切百废待兴,私塾收学生的标准是不是可下调一些呢?
      孩子可以免费读书,但是笔墨纸砚这些还是得家里自备。
      初学者沙盘替代即可。
      当然,这些启蒙班的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跟那些个秀才们学的内容完全不同。
      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的东西,更加偏重于实用。
      啥叫实用,教学内容参考赵家村的族学。
      当老百姓们得知县学开设启蒙班,不收束?,其他自费,不能住宿,只能走读。
      老百姓们疯狂了,都想给自家娃子报名。
      只是很多来自乡下的孩子,就面临一个问题,住宿。
   &nb

第586章 肯青城发展情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