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章 庆都见闻[2/2页]

医者晚明 陆子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介宾忍不住吟诵起江源的《宫词》。
      白玉瞻赞道:“好诗,可是张兄弟所作?”
      “自然,我张大哥文武双全,没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陈继盛一听立刻就替张介宾大包大揽起来。
      张介宾正待解释,身后传来一阵笑声,三人走了出来,其中一人说道:“这位小兄弟,什么时候江桂轩的这首《宫词》就成你张大哥的了?”
      张介宾顿时一惊,他是在京城城隍庙书市意外得到的一本百年前的孤本《桂轩集》,才知这首《宫词》。
      不曾想,今日随意遇上个书生都这般博学。要知道庆都和祁州一样,在保定府二州十二县垫底,两地士子都不以文名显。
      张介宾赶紧行礼问好:“见过三位兄台,在下山阴张介宾,字会卿,不知三位如何称呼?”
      三人回礼,说道:“区大相(区大伦)(区大枢),见过三位贤弟。”
      互相见礼完,张介宾说道:“大相兄雅音好标准,先前都听不出口音。”
      区大伦笑道:“会卿,你是兜着圈子说我和大哥口音重呗!”
      张介宾也笑了,你能想象一个广东人说河南话的样子吗?
      “不知三位因何至此?”张介宾问道。
      区大相说道:“我兄弟三人本是在南国子监就读,去年因春闱落第,入了北国子监继续苦读。月前我们兄弟一合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游学至此。”
      张介宾一听,说道:“想必这一路收获颇丰吧?”
      “那时自然,我兄长这一路可做了不少好诗呢!就刚才,兄长还因无人为尧母作诗,而题诗一首。”区大伦一提起二哥就满脸骄傲。
      张介宾这时才反应过来,很是惊讶道:“莫非方才在殿里题诗的就是大相兄?”
      区大相点了点头。
      张介宾一下就激动了,连连说道:“先前殿里人太多,难以靠近,我只听到一句‘松柏连高陇,不知全诗又是何等气魄,愿洗耳恭听。”
      “那有何难。”区大相说了句,就缓缓吟诵起来:
      “诞圣名犹茂,开唐业故隆。
      云沾瑶席冷,日晃翠帷空。
      松柏连高陇,丹青落旧宫。
      惟馀土阶在,独见古皇风。”
      张介宾听完再三回味,忍不住击节叫好:“此诗炼字讲究,音律和谐,读来自有雄健慷慨之感,未曾想,我大明竟又出了一位诗中大家。”
      “当不得如此盛誉。”区大相连连摆手。
      区大伦取笑道:“兄长莫自谦,多少师长都称赞你,甚至就连海瑞大人都说你是岭南诗家之最。”
      张介宾一听海瑞之名,顿时眼前一亮,这可能真正的牛人,严于律己,更严以待人的典型。
      此时海瑞正在南京任右都御史,而他不顾年老体弱,将本作为养望赋闲的虚职坐实,狠狠整顿了一番南京官场。
      “不知三位区兄接下来要去往何地游历呢?”张介宾问道。
      “去祁州。”
      “去唐县。”
      区大相、区大枢几乎同时说道。
      区大伦把手一摊,一本书就在上面,他很是无奈道:“二位兄长,那只好继续听天由命了,仄上平下,上则唐县,下则祁州。”
      “行。”
      “换一本吧,这次来《鸡肋集》!”区大枢却说道。
      “大兄……”区大伦很是为难的说着:“行李都在客栈,我出门就只带了册《大学衍义补》,要不,就还是用这书……”
      话未说完,只见区大枢已经递过一本书来,正是王佐的《鸡肋集》。
      区大相笑道:“兄长,您就别挣扎了,您看我们这一路已经越来越接近唐县,何苦多此一举呢?”
      “途中无以为乐,愚兄有责任给二位贤弟提供些乐趣。”区大枢却说道。
      “好,那就开始了?”区大伦最后确认道。
      二人点头,区大伦说道:“南!”
      区大相:“夫何生海南,而能济……”
      区大枢:“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区大枢抢先一步吟诵完,补充道:“收,平声,下祁州。”
      区大相却不以为意,催促道:“三弟,继续。”
      “人!”
      区大枢:“人生到处知何似……”
      “也知幽鸟有好情,人喜相逢曾鸟比。”区大相这一轮抢先吟诵,微笑道:“比,仄声,上唐县!”
      “再来!”这次轮到区大枢催促了。
      一轮接一轮,最终果然还是区大相稍占上风,三人决定北上唐县。
      张介宾见此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这区家兄弟这么会玩,完全是将这手中书当做指南针再用。

第一百四十章 庆都见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