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尹州都督李光略[1/2页]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整整一天,高冲只待在薛府,陪薛收在院中下棋,在书房闲聊,然后在晚宴时更是不顾薛元敬反对,二人对酌数杯。
     高冲心里很清楚,这一别,或许便是表兄弟之间的永别,薛元敬眼眶通红,全程陪同,但是三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薛收的身体状况。
     直到出得薛府之后,高冲仰天不语,想到那漫天星辰里即将有一颗坠落,眼角终究是滴下热泪,对着薛府深深一拜,转身离去。
     前厅,薛收看着高冲离去的背影,面色淡然。
     良久,感受到夜风刺骨,薛收终于开口说道:“子诚,封赏圣旨下来后,代我上书,薛收请辞”。
     “叔父你……”,薛元敬一怔,急忙说道。
     薛收摇摇头,喟叹道:“哪里来便回哪里去了”。
     薛元敬哽咽应着。
     翌日朝参,李世民下旨成立威凤卫,直接对皇帝负责,设威凤卫将军二人,其下设中郎将、校尉等若干,只是不设大将军之职,其他一如十六卫架构,从此,便是大唐十七卫。
     封太子主簿、汾阴县男薛收为威凤卫将军,爵封蒲国公,食实封一千户,加金紫光禄大夫。
     圣旨一出,那些不知内情的人一脸惊愕,这个薛收平日里藏在府中,不显山不漏水,怎么突然一下从七品的太子主簿一跃成为从三品的将军,更是爵封国公,这顿时让许多人感到不满。
     只是随着威凤卫的暗中发力,那一些心里有鬼的人便是瑟瑟发抖,不敢再有异议。
     然而仅仅一天过后,薛收便因病请辞,李世民再三挽留后只得应允,封薛元敬为威凤卫将军,接替薛收之职。
     送别薛收回乡之后,已过正月,高冲也开始准备启程。
     这一次前往岭南,他决定把高侃四人全部带着,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四人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基本的学识以及三观基本形成,也没有留在国子监里进学的必要,不如带去岭南言传身教。
     李秀婉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夫妻二人依依惜别,高冲拜别祖母父母后,便带着田阳明以及高侃四人一同出京。
     这一次岭南之行注定不平静,所以李世民特地命令秦琼从左武卫选拨一千精锐,充作高冲的卫队,有这一支千人卫队,一般的山匪流寇的绝不敢近前。
     即便是面对一些地方府兵袭击,这一千禁军也可以保证高冲全身而退。
     大雪已经融化,只是寒风依旧刺骨,这种天气,高冲可不会自找苦吃,直接坐进马车里。
     宽大的车厢里,侍女何四娘乖巧的煮着茶水,高冲躺靠在软塌上百无聊赖的看着杂书。
     “师父,岭南到底有多远啊?”突地谨强忍着兴奋,来到窗边,也不敢掀开帘子,只是凑近好奇的问道。
     不止是突地谨,薛仁贵等人也是靠近车厢听着,启程后高冲只让他们四个人一路骑马相随,美其名曰锻炼意志。
     不过这四个小子并不觉得苦和累,反倒是兴致勃勃,一路走一路左顾右盼,对陌生的一切充满着好奇。
     “岭南…”,高冲坐在车厢里伸伸懒腰,将那本《搜神记》搁在一边,“依我们现在这个速度,约摸走上一个月”。
     “这么远啊”。
     突地谨一脸惊讶,“那岂不是跟我从营州到长安差不多”。
     高冲一怔,仔细一想便是笑道:“还真是差不多,你这从东北到关中再到岭南,跨越整个大唐了”。
     突地谨咧嘴笑道:“听说岭南天气暖和,不用穿这皮袄,还真想快些看看”。
     他自幼生长在营州那苦寒之地,还真是有些向往传说中湿热的岭南。
     薛仁贵摇头道:“岭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到处是高山密林,毒虫烟瘴”。
     裴行俭脸色一白,“我们不会要长住在深山老林里吧”。
     车厢里面高冲听得这话咧嘴笑道:“那倒不至于”。
     裴行俭闻言一松,便只听得高冲继续说道:“但几间小木屋还是有的,不过床榻上可能还有毒蛇、蜈蚣、蝎子、蟾蜍那些小动物”。
     裴行俭愣住,薛仁贵等人也是脸色一白,他们不敢想象那个场面。
     后面田阳明骑马跟上前来,听见这话便是憋不住笑,“大都督,你可别把他哥几个给吓回去了”。
     “自光,来,进来暖和暖和”,高冲听到声音掀开窗帘,顿时一股寒风拂面,吹得一哆嗦,“要是这点胆量都没有,那真是我高攸之看走眼了”。
     “谢大都督,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吧”。
     田阳明十分清楚上下尊卑,虽然高冲拿他当做朋友看待,但他可不敢太过随意,当即指着后面庞大的车队,“顺便看看后面有没有掉队的”。
     卫队首领高大闻言脸色一黑。
     薛仁贵几个少年也反应过来,这是师父在吓唬他们,只得相视苦笑。
     天刚刚回暖,也不敢行进太快,五天后堪堪到达金州。
     金州蛮酋邓世洛早早地便率领族人在西城县门口恭候,如此热络恭敬,高冲不得已只得在金州逗留一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岭南,南尹州,治所龙山城。
     当年高冲在桂州招抚僚人,扶持李光略为酋长,李渊下旨设置南尹州总管府,以李光略为总管。
     后改成南尹州都督府。
     此时的都督府内,李光略看着案桌上那两封书信,目光凝滞面色复杂,迟迟不敢决定。
     岭南彻底乱了,现在已经波及到周边州县。
     当年高冲招抚岭南后,越州刺史宁纯教化俚僚,开拓新州,李渊下旨褒奖,因其地有山名姜山,便取名姜州,下辖封山、东罗、高城三县,以封山县为州治。
     后来宁纯调任南合州刺史,由其堂侄宁道明接任越州刺史。
     现在越州刺史宁道明起兵反唐,进攻姜州。
     姜州正是隶属于南尹州都督府统辖。
     案桌上,左边是姜州的求援急报,右边是宁道明的拉拢信件,李光略有些迟疑。
     若是换做其他人,基本上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效忠朝廷,发兵援救姜州,进攻叛贼宁道明。
     第二,投靠宁道明,一起反叛。
     但是李光略生性怯懦,远没有其大哥李光仕、二哥李光度那样的胆略,思索再三,李光略竟然决定袖

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尹州都督李光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