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白居易为什么37岁才成亲?[1/2页]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汤汤哩哩啦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白居易祖籍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郑,11岁时因射避家乡战乱,举家迁至徐州符离。在这里,白居易与湘灵相识。湘灵是一个比白居易小4岁的邻家女子,她活泼可爱,成为白居易青梅竹马的伙伴,也在他心中种下刻骨难忘的相思。可惜几个月后,白居易再次避难前往越中,直到19岁时才再次来到符离,与15岁的湘灵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曾在诗歌中这样赞美15岁的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邻女》)此外,白居易还有不少描绘自己与湘灵爱恋的诗:“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寄湘灵》)“夜半衾?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寒闺夜》)
      可是,白居易的母亲嫌弃湘灵出身寒微,坚决不能接受他们之间的爱情。为此,白居易坚持不肯结婚,要等待母亲的回心转意,这一等就是8年(“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但封建门第观念的阻隔,让一对有情人始终不能够在一起。白居易把这种痛苦写进自己的诗中:“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长相思》)
      贞元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后,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借考中后的喜庆再次向母亲提出与湘灵结婚要求,但却再次被封建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家,再次赴京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此后白居易又为湘灵而作诗:《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感秋寄远》等。然而母亲却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封建观念,不许他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再提起湘灵。不能与有情人结成眷属,白居易便坚拒婚姻。一直到37岁,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白居易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然而,湘灵的形象一直未能在白居易心中消散。
      45岁时,白居易被贬江州,诏书下达,第二天就得赴

白居易为什么37岁才成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