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详细说给你听了。李孝伯说:那你们就在这里死守吧。我们魏主可以不围此城,而帅军直捣瓜步(长江北岸,与南京相对),“南饮江湖以疗渴耳。”张畅对道:何去何从,悉听尊便。不过,“若虏马遂得饮江”,那也太没有天理了!
      此番口水仗,拓跋焘面对龟缩城中的对手,显得轻松自如,狂傲、嘲讽之情溢于言表。而刘宋守军面对强敌来犯,尽管颇为惶恐,刘义恭甚至作过弃城逃跑的打算,但在口水仗中,张畅却你来我往应对自如,且巧言善辩,豪气干云,丝毫没有落于下风,以至于连李孝伯都受到感染,临了对张畅说:咱俩虽离得很近,却恨不能执手言欢!
      此后,拓跋焘象征性地进攻了一番后,果然越城而过,引兵南下,很快便占领瓜步,兵锋所向,建康震动。所幸的是,拓跋焘并没有继续进军,而是很快就“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回军路上,拓跋焘更是趾高气扬,当然没有改掉他喜欢打口水仗的毛病。到盱眙(洪泽湖南岸)的时候,拓跋焘犯了酒瘾,就派人向盱眙守将、刘宋辅国将军臧质要酒喝,没想到臧质是个油盐不进的愣头青,硬是灌了一坛子尿送给拓跋焘。拓跋焘大怒,将盱眙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写信给臧质,说:我派出来的兵都不是北魏人,而是丁零人、胡人、氐人、羌人,他们战死了等于为我除去祸害,咱们就放手一战吧。臧质一点儿不含糊,回信说:你的信我看了,对你的奸诈已了然于胸。你“自恃四足,屡犯边境”,我军一再退让,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听说过“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这首童谣吗?(注:拓跋焘小字佛狸)此前是因为卯年未至,所以我军主动让开大道,引你到江边。现在已是辛卯年,你的大限已到,自己来送死,你再也别想活着回到桑干川了!被乱兵所杀算是你的造化,若是你运气不好被我军生擒,五花大绑,用驴车押送到建康城,想想那会是什么下场?所以,你就安安心心地攻城吧,千万别急着逃跑。要是缺粮了,言语一声,我送给你。
      这一回,拓跋焘被彻底激怒了,再也没了往日口水仗中的那种气定神闲,命人做了一张大铁床,上边布满锋利的铁蒺藜,咬牙切齿地说:“破城得质,当坐之此上!”命令三军猛攻盱眙城,臧质与盱眙太守沈璞率领军兵死守不退,双方恶战三旬,死伤无数。最终,拓跋焘未能攻破城池,无奈烧掠而去。
      元嘉北伐,以刘宋完败而告终,这也成了刘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而战争中发生的这三场口水仗,就像一幕悲剧中夹杂了几节异调插曲,有几分轻松,亦有几分悲哀,有几分滑稽,又有几分怪诞,它将刘宋王朝轻率鲁莽挑起战端最终不得不承受失败、窘迫与屈辱的苦果,衬托得淋漓尽致。

元嘉北伐的轶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