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林然打了个比方说,某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二十块钱,而他每天能做出十台电视。
      接下来每多组装一台完整的电视,就按照每台电视的提成给他们钱。
      这样以来,就可以用每件产品的价格来给他们制订奖金了。
      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想要多赚钱,就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精度。
      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林然的这想法,其实已经有人在商业会上提过。
      只是放在这个时代,显得太超前了。
      因为现阶段,有钱又愿意投资办工厂的人很少,尤其是小城市,私有工厂数量稀缺。
      绝大多数都是国家投钱,或者和私人合作的企业。
      这种企业的管理通常都是“以人为本”,只要不出错就行。
      到后面发现大部分工厂在这种模式下都会吃亏,只有垄断型的企业能稳赚不赔。
      因此,在九十年代初期,会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进行改制。
      那可是一个让人想起来都觉得心冷的年代。
      早已经习惯了“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工人开始组织起来抵制,导致大多数企业还没实施这一工资模式,就被取缔了。
      而提出来的人也被人唾弃。
      时间会证明一切。
      到工厂开始大量裁员的时候,失去了工作的工人才会意识到,自己曾经为虎作伥。
      可惜为时已晚。
      思想的转变是

第4042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