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2章 军事学院的答辩现场[1/2页]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倦鸟落旧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日,我们小组的课题是《大漠以北的战略分析》。”
      课题小组是按照朱厚照设计的科目进行安排的。
      每个小组成员十个,包括工兵、侦查、参谋、后勤等等在内,基本上能组建一套完整的营级指挥首脑。
      眼前汇报之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学生舞正森,湖滨卫不里牙惕人,添为本次的报告人。那么,现在开始汇报上听。:???
      大漠以北,蒙人称呼为西波尔(意为:泥泞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渔猎要地。
      根据地形板块不同,大体能分为三部分。
      西平原、中高原、东山地。
      并且气候也从西向东逐渐恶劣。
      眼下为失必儿汗国主要牧区,南接大明森海宣慰司。
      至于中部和东部,散落的多是使犬部或者使鹿部夷狄部落,总人口不过三十万,暂时不足为虑。
      但依旧野蛮难驯。
      其中想要快速在三地横向行动,最好的方式,就是依托三条大河。
      正好,这三条河源头,又与大明漠北、东北相互联系,为三地枢纽。
      分别是谦河(叶尼塞河)、银水川(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之岩水(勒拿河,以之字形河道跟河岸两侧多岩柱取名),作为主要的河流,整体走向为自南向北,一直注入北冰洋。
      此三河中,银水川与之岩水正好位于各部过渡地带,有不少河流,在夏秋之际融水汇入主干,形成可以供使小舟航运的条件。
      在我的祖上,来自之岩水上游的苏武湖,后来因为蒙元的侵扰,不得不沿着之岩水北上,通过渔猎和游牧的方式生活,大体经历了百来年,这才慢慢南迁,进入湖滨卫生活。
      因此,在古老的萨满诗歌之中,我们课题组,经过分析,基本确定漠北以北,并非无法居住,相反沿着南部的河流,只需要寻找一些相对进的节点修筑堡垒,假设路桥,再配合现在陛下在北境推行的集中供暖设备,就能在河流主干、支干、河口,安排人口居住。
      这里,拥有广袤的森林、无数的山川。又因为天寒地冻,数千年人来,总人口都不超过三百万,也意味着这些土地都是纯洁的处女地。
      地下埋藏的金银、铜铁、甚至珠宝,更是数不胜数。
      哪怕开采困难,但依旧有数以千百万计的雪貂和草原狼,他们的皮毛,也能保暖。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此地的游牧、渔猎同化,使之不再野蛮。
      从面相来看,主要居住在此地人,多是中原历代战败者逃亡后代……”
      舞正森作为漠北以北的人,他拥有最大的发言权,毕竟这边是他的祖地,他们传唱的诗歌,往往都告知了后人,北方有什么,还有相关的生活技巧。
      朱厚照给发课题的时候,也是专门根据各个组建团队时,他们的祖源、以及生活经历调查进行发布的。
      能从他们手中大体对漠北以北有一个印象和了解。
      舞正森接下来介绍了很多关于朝廷如何经略、开发、布局的方向,他认为应该优先修纵贯南北的铁路,对漠北以北进行拆分。
      并且根据地形,分析资源,认为大明必须将神洲范围,压到神洲与邰洲交界。
      因为西部平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适合游牧。
      但因为天寒地冻,林木众多,所以最好的发展方向,还是沿着河流。
      巧的,河流上游,发源地就在大明森海宣慰司的范围,如果不卡在乌拉尔山,就有可能让邰洲境内的游牧蛮子打过来。他们沿着河流逆流而上,大明森海宣慰司就危险,紧接着漠北就有危险。
      漠北一出事,跟着新疆就会出事,最后还是游牧的老套路。
 

第662章 军事学院的答辩现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