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你们学王阳明的书,在我看来,你们并不是学他的道,而是将他的道变成你们的术。
      再用他的术,去奠基你们的法,再穷极你们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持经达变。
      这些都是法,同时也是术,它们只是用来砌道的砖。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懂了?”
      朱厚照白话,引了一些古老的典章,告诉了他们一些朴素的道理。
      前人,是用来超越的。
      当你超越不了前人,要么前人牛得后人几千年都追不上,要么就是你的学问不到家。
      不管争还是不争,不能问自己的道,那就是迷信了。
      这群《宝莲灯》的读者眼底尽是骇然。
      他们悟了,但好像听了个寂寞。
      数秒之后,各自沉思咀嚼。
      吵闹声没了,朱载?鹬沼诓豢蘖恕
      此时,雨也渐渐歇了,朱厚照看了一眼天色,准备说要走了。
      “先生。”这里有人站出来,问道,“敢问先生,道究竟是什么?还有,您怎么看待六经注我?”
      朱厚照驻足,看着眼前的孩子不算高大,但穿着一袭朴素甚至充满补丁的长袍,有点儿好奇道:“今岁几何?”
      “先生问我年纪,是觉得学生幼弱,不谙世事吗?”少年脸色涨红,似乎有点而被瞧不起的愤怒。
      “这倒不是,只是你的口音,应该是闽地口音,一路从闽地来此,只怕也观了不少地方情况。那么,你出来游学,又有什么目的?”
      “在下海瑞,表字汝贤,自号刚峰。虽然有闽地口音,但却是海南经略府人。”少年深吸一口气,“今岁十四,志于科举,遂拜别母亲,北上游学,至今满一载。求学甚笃,但各家学说繁复,理学心学王学圣学,此起彼伏,学问之间,互有冲突,引为仇敌。
      学子争论,一言不合,拳脚相向。
      当今圣明,一言阐天,二言释道,力劈华山,横扫千军,理学一败再败,不论程朱、邵周乃至气理诸派,纷纷更迭经意,皆以圣上所言:‘气终为物末万相,理始为物本万法。为根基,阐述各自学问,但总觉得不得要领。
      而今,王学更易,知知谓法,行知谓术,知行谓道,虽然令在下茅塞顿开,但还是感觉虚无缥缈。至少,知道不意味着可以行知。”
      朱厚照上下打量了这个少年,好家伙,居然让老子在南京遇到了一个海南人不说,还说他是……
      海瑞,海刚峰!
      可以嘛!才多大,就出来游学?
      厉害了!
      收起了眼神中的赞许,朱厚照清了清嗓子说:“
      知道、知法、知行。
      行道、行法、行知。
      以上作何解释?”
      海瑞被这么一问,立刻搜肠刮肚的思索起来。
      明明只是更换了一下位置,意思就变了。
      海瑞片刻之后拜伏道:“学生只有一点思绪。
      知道:便是了解。行道:就是了解后去做。
      知法:则是了然。行法:就是了然矣的做。
      至于知行和行知……应该是,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但仍然要去做。”

第586章 偶遇海瑞(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