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6章 地主阶级其实是搞金融的?[2/2页]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倦鸟落旧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群佃户没有土地,还要承担历朝历代深恶痛绝的丁银。
      这是农业帝国用来补充国家财税缺口的。
      但朱厚照不在意,因为本身丁口钱,每年就一百万两白银能入账,绝大部分都入了地方士绅和官员的口袋。
      所以干脆点,直接切了。
      改为以地征税,将丁口税变成农业税。
      这样一来,丁口不上税,地主去上税,就能更进一步压制农场主出现,也能压制郡县制地主们扩大。
      摊丁入亩之后,郡县制地主,需要转嫁风险,就得提高租金。
      而一旦租金超过了佃户生产所得,头两年,或许还能借贷。
      但之后呢?
      佃户活不下去就会逃亡,大明眼下对四方开拓,需要海量的人口去屯垦戍边。
      如果是别的朝代,或许百姓会选择逃亡城市成为流民,但朱厚照给屯垦戍边的粮食、待遇、福利,都是极其少见的。
      因此地主们不断折腾,佃户跑掉之后,第一时间肯定投奔朝廷垦荒团队,因为他们给钱,给粮,给你希望。
      直到现在,很多郡县制地主,都感到很恐惧。
      因为他们算不清朱厚照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为什么按照朱厚照这么花销,每年光是流水,就超过几千万元的账单,国家还能没有崩溃。
      尤其是北方,欣欣向荣。
      南方惨,但也只是地主们惨。
      官营手工业作坊、乡镇百姓,日子也都是照过,甚至比早些年日子更好了不少。
      他们不明白,所以感到恐惧。
      事实上,整个天下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朱厚照到底怎么撑起来这么大盘口的,都想着朱厚照赶紧崩盘算球。
      所以,人群聚集,商量要怎么解决朱厚照的压制,但半天没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因此,各自散去之后,又只能走老路。
      上书、密奏,然后各自回家发牢骚。
      牢骚这种东西,发着发着,就事发了。
      锦衣卫,东厂上门,破家的破家,灭族的灭族。
      谁让你敢自言要造反的?
      既然要造反,那就防范于未然,先下手为上。
      不过,锦衣卫和东厂这么一搞,南方地主们,就坐不住了。
      上千士绅齐齐乘船北上,在三月,抵达的北京。
      然后,叩阙!
      趁着朱厚照人不在顺天,他们跑来欺负监国的兴王了。
      船过临清州。
      进入河间府。
      当时有人这么写道:初入河间府,青天生浓雾,飞灰化烟霾。苍苍攒动,袒胸露乳者有,皆丁壮。
      其人开沟挖渠,制水泥建堤岸。
      岸西有堤,堤上杨柳依依。
      过河间境,途留坝口镇。
      镇中楼舍俨然,镇户家家独座三层,砖瓦飞檐,青红相间,飞彩洋溢,江南富户之属,而河间百姓于乡镇齐建,户户一也。
      ……

第446章 地主阶级其实是搞金融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