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开始做生意,赚移民的钱。
      他们是有退路的,而且还是天大的退路。:???
      毕竟单纯粮食农业在北方,已经开始出现负收益了。
      他们还需要负责比东南更大的耕地红线,保证大明北方扩张,经济作物是几乎没有种植的空间。
      没有种植经济作物,就没办法缓解单纯种粮食,无法回本乃至赚钱的损失。
      现在朝廷愿意买断兜底,那何乐而不为?
      但东南没有啊!
      他们现在是人口净流出地,土地虽然有,可是因为本地的手工业雇工成本上涨,海外贸易受阻,耕地红线等多重压力叠加,现在再来一个摊丁入亩,总资产百分之二十五的算缗,等于彻底堵死了他们的活路。
      要说钱,朱厚照有钱,可他宁愿投资北方。
      南方也就只是在福建的戴云群山之间开设茶山,布局未来。
      “摊丁入亩,事情不大,我们只需要明年转租出去的时候,提升租金就可以解决。
      可是乡镇百姓他们看起来缴纳很多,可是乡镇可以进行兜底和通过做工补充。
      而我们这些民户,很多产业做不得。
      被划定经济作物的部分,多是安排给乡镇做指标,而我们这些……是没有一点指标的!还得跟他们买!”
      是的,东南这边,为了保证耕地红线,朱厚照对东南经济作物的采购方式进行了嵌套。
      利用南京国营企业的能量,对所有东南乡镇下订单。
      每个乡镇分到什么农作物,种什么,南京国营企业给你指标,但你怎么通过指标变现不管你。
      反正耕地红线不仅对乡镇压着,还对民户地主们压着。
      他们本来在期货市场亏损严重,好几年没有缓过来。
      现在又因为困于耕地红线之中,就必须更改套种轮作的产物,然后又因为海外市场无法疏通回血,他们就只能寻找国营企业做买卖。
      可是国营企业的收购指标,被朱厚照分为两种。
      一种竞标,竞争压力大,小地主扛不住。
      一种指标,乡镇代劳回收,但更多人是紧着自己,就算对外卖,价格也颇为高昂。
      每年生产多少,都是有计划的。
      东南就这么一直半死不活的渡过了两年,好不容易各家勉强有点回口气。
      摊丁入亩下来,收益更薄了。
      最可气的还有算缗,汉代才百分之六,朱厚照收百分之二十五。
      而且是每年!
      这就是要逼着所有东南地主卖地,转而并入乡镇或者城市户口。
      不管是哪种户口,都是对东南最后的釜底抽薪。
      “狗皇帝不给我们活路!那就打!”
      有人鼓噪。
      但更多的地主们是沉默的。
      东南这边的军队,并不是原来的军户了。
      而是从山东、河南、直隶直接南迁的农兵,总数高达十五万,就地转为镇国府兵马,训练长达两年半。
      每天不是在拉练体能,就是练习铳炮,学习读书,以及每年举行数次军演。
      军演是要各地乡镇农兵配合的。
      整个东南,被朱厚照以点带面,几乎连成一片。
      他们这些士绅,话语权极大的削弱。
      佃户,都不见得听他们的话。
      毕竟想要回血,就得压榨佃户。
      朱厚照故意拖延了两年才发这封摊丁入亩令,就是让给地主们干活的佃户更惨了。
      那么乡镇的红火,地主们的剥削,形成鲜明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现在圣旨一下,这就意味着佃户不需要缴交丁税了。
      地主才要。
      他们轻松了啊!怎么可能听你鼓噪?
      毕竟朱厚照打造的吏员体系,是自上而下沉下来的,吏员是带着巡捕下乡传布告的。
      人尽皆知,东南大部分地主才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第445章 摊丁入亩(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