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阶知道,眼前这家伙,已经看透他的真实想法了。
      他徐阶担心的是:一、陆军这套行商体系被海军复制,未来开海,海军将会挤压海商利益。
      二、退役军人为国卖命,得了财货,荣归故里之后,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军人,拿来教育子孙,将会成体系的对读书人产生威胁。
      三、军队行商,文官肯定不能随意插手,就算插手也会得罪军队。但朱厚照厉害就在于,他不是给某某军号,而是给某某军人。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人比营盘,更活!
      只要朱厚照愿意,这批有知识的军队充任地方吏员,将会全方位无死角的冲击现有的文官体系。
      但你反对不了!
      因为不够格说不,地方吏员缺口确实是实打实的!
      只要读书人不去录科,朱厚照就能用录科录取退役军人,他们一旦成为势力,军政相连,现行士绅体系必定会遭到全方位打压。
      毕竟饼就这么大!新阶级吃一口,你就少一口。
      杨光悠悠然吃着碗中的肉,淡淡说:“也有好处的。只要州县够多,繁衍够多,人口也就会增多。哪哪都需要盐,北方鞑靼人风干牛肉需要盐,关内腌菜需要盐,甚至腊肉都需要盐的。”
      徐阶眼瞳微微一缩,不可思议的看着杨光。
      “打仗,能赚钱。”杨光笑吟吟回应他的眼神,“只是收回成本需要时间。而时间对于国家来说,最无意义。”
      徐阶手中的筷子没拿稳,直接跌落在桌上
      杨光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拿起他的筷子,放在了徐阶的餐盘里,继续说道:“陛下给天下数千年的商业,带来了一股新潮的手段。我称之为投资远景金钱化。”
      “所谓投资远景,自然就是投资时间,也可以称呼为投资国运。”
      “大明有陛下,当真是我华夏族又一幸事。历朝历代,对于国家并没有太多感触,反而太多人眼中只有家族。而陛下就是要扭转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国、家、天下人一体,华夏才能永远叫做华夏。”
      “宋有国、家,却无天下人,于是宋只能留下半壁江山。”
      “唐初国、家一体,遂成半壁,贞观之治始,均田于天下,天下人遂在其位,因此有盛唐之称。
      天宝年间,唐明皇不谙民生,地方亩产多寡,人丁多少,灾荒如何丝毫不知,于是失天下人。
      尤是此,藩镇割据,天下不宁。但藩镇节度使为地方家族之位,暂时还与唐国利益一致,遂有家国模样。
      但伴随着唐廷彻底衰颓,唐季中兴失败,得罪藩镇,再失家,国彻底独木难支。
      因而黄巢起义,彻底埋葬大唐三百年基业。”
      杨光看徐阶回过神来,抿嘴不言,继续笑道:“我朝亦是如此。
      若无陛下,大明发展轨迹也会如此,先失天下人心,小民不识国,则困于宗族之下。
      再失家,国朝再无人才。
      遂亡国。
      倘若运气好,还能剩下半壁江山成那两宋故事,运气不好就是下一个大唐。
      所以陛下,正在挽救天下人之心。
      诛天下反对陛下之宗族,扶持新的家族,以此统御天下人之心,做到国、家、天下俱为一体,如此方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所以,陛下将国运前景明晰化。好坏参半,但也能清晰得知国家哪里病了,哪里需要医治了。
      哪

第279章 万宗之国(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