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依靠的就是卫所。
      或者说,是他自己创造的地主阶级。
      比如浙东地主集团、江西地主集团,为什么会被朱元璋一口气砍这么多,对方还不敢乱来,就是因为朱元璋政权的统治阶级,并不是这群地主集团,而是自己造出来的淮西勋贵地主集团。
      大明朝的勋贵阶层,并不是只有纸面上这群公侯伯,还有一群世袭罔替的地方指挥使、镇抚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乃至明初的军户。
      这是成体系的。
      早期的卫所,每个军户都是有田的,人人都是小地主的情况下,那么大家铁定跟你干。
      可是伴随着时代发展,卫所体系已经崩溃,大明朝的军户土地朝着军官手中集中,现在的总旗、小旗虽然还是低级军官,但在一些地方都沦为被剥削对象。
      所以正德朝的地方勋贵体系,应该是到百户为止。
      而军户更是被各种空饷,大家随便吃,随便喝,反正有底层人代为受过。
      这就是为什么明代的军队平日里拉跨,一旦满饷,你就会发现他们能迸发多么恐怖的战斗力。
      只是历史上对于军户的改革,嘉靖、隆庆都不敢动手,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勋贵的支持,更不敢随便搅乱地方实际控制的军户。而且,这个时候的大明军队,已经完成家丁化,每个将官的亲军家丁,战斗力都不是盖的。
      于是,改革之后的大明朝,真正战斗力,只能通过募兵的方式,来保证战斗力。
      但对于朱厚照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他身边有一堆的义子,这群人其实已经是脱离了原生阶层,成为皇帝左右的新贵。
      朱厚照现在要满足的是这一批人的利益,这样他的左右就能拥有一批更强的勋贵阶层。
      不过为了防止故事重演,朱厚照决定采用征募一体化的制度进行改革。
      乡镇户只是过渡,乡镇体系,更多是用来挤压士绅地主们的权责,尽可能收回地方控制权利。
      当然之后若是改革,必然是将士绅体系,纳入乡镇体系,给他们一些个议员的身份,参与地方上的治理。
      但对于军队的控制权,朱厚照会严格控制各方参与的通道,尽可能将底层人的升迁通道,变成军事升迁,然后允许军队军官转业从政,但不允许读书人在科举当官之后,转业从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活力。
      所以朱厚照盘算着进行乡镇民兵义务制,将乡镇所有人进行民兵化,利用宣传的手段控制底层。
      然后镇国府征兵,只从地方乡镇中选拔尖子,再给高工资,修改军队待遇、给军人社会地位、并且逐渐将卫所制度废掉。
      只是这个修改,要花很多很多钱,但大明庞大的体量,完全可以支撑得起五十万常备兵的工资。
      尤其是朱厚照已经成功完成了江南宝钞的替换,现在的金券,就是朱厚照收割江南财富,填补北境缺口的手段。
      有了金券,就意味着可以将资产进行金融化。
      而金融化,就等于有钱。
      虚拟的钱,需要有一个蓄水池,朱厚照已经在做准备了。
      只不过水池搭建好之前,要先处理一下危机。
      徐阶看皇帝在沉思,也没打扰,只是站在边上伺候。
      直到有人冲上来,小心跑到朱厚照身边报道:“陛下,大事不妙!大同镇内有白莲教起义,大同左卫、右卫闹饷兵变,督抚大同的巡抚张文锦,在左卫调兵的时候被袭,身受重伤逃入代王府内固守。”
      徐阶听得一愣,朱厚照则回过神来,怒道:“山西里的都是混账!这个节骨眼!居然闹饷!不知道白莲教造反,首先要害的就是他们的家人吗?”
      “罢了,召集群臣!”
      “是!”

第263章 汇聚太原(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