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什么?!这……”
      “如此一来,宽泛了啊!”杨廷和看向外边的国子监生,突然露出坏笑,“陛下果然懂我们的想法!”
      “哈哈!速速去宣旨,这一次五省联考,看看效果如何!”蒋冕也是不嫌事大。
      “是是……”主考官赶紧起身,好在还没开锣,大家都没写,都在酝酿题目。
      然后宣布了此事之后,整个考场不少人更是感觉脑仁疼!
      这……这也太不按常理出牌了吧!
      “陛下所好,仿古之言,辞藻不必华丽,但要言之有物。”
      不少人都呢喃着,死死盯着题目。
      心学子弟们纷纷露出狂喜之色,他们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理学子弟也有不少人思索解决办法。
      至于死读书的那群人,可就惨了。
      他们也是知道这是皇帝所出的题目,但皇帝偏生不早点告诉他们可以不用在四书五经内拼接,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事到临头才下旨,这是搞事啊!
      于是,在接下来数日的秋闱结束,不少人已经气得发抖,哭成泪人。
      今年结束,又是三年才有一次科举。
      唉!三年又三年,岁月蹉跎,日子难过
      ……
      直到考试结束,怨声哀哉。
      “陛下太过肆意妄为了吧!”
      协力批卷的南京兵部主事夏言皱眉。
      他原本是北京兵部给事中,结果被朱厚照外放地方州府,前几月因为密折有功,直接调回南京担任主事,官阶是没有升,但京官出地方大三级的老传统,是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但他也没办法,又不想老是呆在地方,只能赶紧入朝。
      结果没想到才入京,朱厚照搞出了江南五省联考,接着在秋闱开锣之前,弄出了题目,叫做“致中和”还允许读书人仿古写作。
      这一下好了,平日里不怎么读杂书的人,都要面对一轮史无前例的毒打。
      他们写的八股,比起其他人来说,要么是不够华丽,要么就是太过空洞。
      就算有心写自己的想法,可是他们的积累不够,写着写着就偏离主旨,然后崩盘。
      无法自圆其说,基本上就废了。
      如今南直隶贡院之内,光是写崩的就超过一半,要知道这边可是有三千多名国子监生,这群国子监生都能崩盘一半,实在太过可怕。
      听到夏言在这边抱怨,杨廷和头也不抬的说:“读书死记硬背,并无天赋,还是要适当补充一点百家流派,才能显得灵活,灵活的人学东西都会更快,这样取士才是正道。”
      “这……”夏言听到是首辅亲自点他,只能应声:“石斋先生所言极是
      但心中还是有不满。
      尤其是这次存活下来的读书人中,六成心学、王学子弟,余者才是理学子弟。
      心学开始压过理学,成为显学的节奏,要开始了!
      “叔厚!叔厚!快看看这是何人的文风?哪派子弟?”
      蒋冕兴奋的将手中的文章递给梁储。
      梁储接过来看了一下,接着古怪起来:“有点意思!不过看文风,典型的王学子弟,估计是王守仁的再传?”
      “也不一定吧。”围观的毛纪看着文章,“天节曰致,节用为生,盖国之社稷康定,无节制焉有勃兴……”
      “有点意思啊!这似乎是《墨子》的内容。”杨廷和突然说。
      “诶,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可以嘛!涉猎悠远。”
      “嗯,中和那段讲什么?”杨廷和再问。
      梁储看了一下说:“故中者言公平,和者曰公正……”
      “不用说了,是陛下的徒孙。”杨廷和摇了摇头,“公平公正公开,是陛下经常念叨的词汇。太过新颖。”
      众人了然点了点头。
      随后梁储念完,啧啧说道:“这篇文章,认为治国当节用,是墨子的内容多矣。但却在契合今时近况,足见其人在融汇百家之言,甚至还有一部分陛下所思所想,很厉害了。这才多久的功夫,他们就有成为大儒的本钱。果然,年轻就是好啊!”

第223章 传统和乡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