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圣旨下达。
      大明镇国府这台组织了半年的机器,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高速运转。
      北直隶一千二百录科进士,前往北直隶,开始结算、宣传、调拨兵力。
      大明北直隶人口,八百四十二万。
      朱厚照征募兵,允许军户丁余参与北上劫掠,至少能拉出二十万丁余。
      奉旨抢劫!
      还有这等好事?
      当然,各家关注点不一样。
      军户们看中的是土地。
      军官们看中的官阶。
      地方豪强们,看中的是东北的利益。
      商人则是想要盐和东北后续的商贸利益!
      “去吗?”
      “得自备干粮……”
      一些穷困潦倒的军户面露无奈,“咱们怎么负担得起?”
      “当当当!”
      就在军户们感慨自己无缘土地都听好了!咱们大名知府为了三公子招募乡勇,只要是军户丁余的都可以来!所有粮食、武器,都由三公子出了!”
      “果真!”
      “我我!我去!”
      北直隶百姓闻风而动。
      反正现在日子难过,不如出去赌一赌。
      大明北直隶,最不缺的就是军户丁余了。
      毛纪赶到济南,是五月十二日,朱厚照圣旨也正好到了济南。
      朱厚照预判了可能的扯皮,于是懒得跟江南官员们扯皮,就挑起了一场“战争”,对外输出矛盾。
      毕竟打不打,主动权在朱厚照手中。
      至于南方,继续让江彬去祸祸,若是南方那群家伙趁机乱来,朱厚照可以撤回屯于太原的三万兵南下。
      九边再配合一群想要抢劫的大明百姓,足够扛着九边一段时间,至于鞑靼人南下?
      别逗了,九边那群军官中,不少人都等着发财呢!
      一个鞑靼人头,一级官阶!
      后方不断北上的地主豪强们,岂能放弃获取权利的机会?
      当然,你要说大明的地主不都是一个阶级的吗?
      这么想就错了。
      地主之间,也是有三六九等的。
      作为大明王朝地主可以分为南北两个派系。
      南方地主,跟北方的冲突在于,南方是被北方吸血的地方。
      南方很多地主认为,少了北方,他们的日子会很滋润。
      南宋不就是这么过来的?
      因此朱厚照发动这一场“战争”,除了输出矛盾,制造北直隶忙碌,让京中文官们不至于闲得蛋疼跟自己对着干。
      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大对北方的投资。
      两千万两白银撒出去,除了东北能发财,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这些北方诸省也能发财。
      当然北上搏命,钱粮自备,武器自备,怎么过审?
      镇国府已经出了大量文吏,前往北方诸省,开始处理相关业务,进一步开始摸清楚各省的情况。
      这是一条线的调动。
      内阁调集地方干员入京,现在抵达北京的,多是离着北直隶近的官员。
      所以现在,北方各省多是一群同知、县丞管理。
      这群同知、县丞,原本被朱厚照一纸诏书,要让他们就地转正。
      但朝臣进行了激烈的反对,于是朱厚照折中了一下,让他们配合安定好地方军勇自行北上的治安,明年正月初一,给他们转正。
      从同知、县丞变成知府、知县。
      于是,整个北方体系上下官员,全都为之一肃,开始为了自己的前程努力。
      当然,也有一些南方籍贯的官员想要趁机发财,或者制止晋商做大,比如山西到任的那群淮商代言人。
      为了各自的利益,怎么可能放任山西晋商得到官身呢?
      所以,彼此之间,就有冲突矛盾了!
      至于你说不能让地主拿到兵权?担心割据做大?摆脱,得到了官身,中原内可没有地方安置,能安置他们的只有北方边区和东北。
      因此,这群北上的,后

第115章 内阁共分190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