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咕噜噜!”
      杨慎刚进翰林院上值,就看到了自家的一群同僚,坐在院子里喝茶,不由的好奇:“怎么今日没有入内编修《宁藩志》?”
      “看录科士子们的文章呢!”
      一听是杨慎来了,众人赶紧拉着他进来看。
      “录科?”
      杨慎一愣,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地图:“这……这是哪里来的?”
      “修《宁藩志》的时候,需要写宁献王的列传,所以我们就从库藏里调来了洪武年间的地图。这上边不仅有大宁,还有辽东,以及奴儿干。陛下欲将东北改土归流,这一次录科士子中,涌现了不少精通东北庶务的大才,我们正在研究。”
      杨慎点了点头,拿着文章看了看,表情古怪了起来:“这些文章,一点辞藻都没有?”
      “有辞藻的全被黜落了。”边侧的一个翰林院庶吉士耸肩,“录科要的是循吏,不要之乎者也的家伙,所以陛下看不懂全都黜落。要求文风质朴,寓意通达,然后还要通顺,哪怕用白话都可以。总之,策论也可以用八股的方式破题,但尽可能不要牵扯圣人言论。”
      “那被黜落的子弟,莫不是要清出国子监?”杨慎有点担忧。
      “哦,这倒不会,陛下下令,这些考核不过关者,统一发往南京国子监就读,但需要每年十两银子的借读费。并且他们科举,考的是南榜。”
      “嘶!那岂不是北京国子监要……”
      “往后北京的国子监,会作为北方录科的子弟修习场所,主攻循吏、律法、会计、仓储、农技等能用得上的技能。陛下已经开始执行了,凡是入北京国子监,除了要写,还得要算数过关。毕竟是招募吏,自然不要毫无能力者。”
      翰林院士子们表示习惯了。
      至于去考南榜的国子监生,无所谓了,至少朱厚照还给他们留了脸面。
      没有直接清出国子监,不然朝中大臣分分钟闹给朱厚照看。
      杨慎皱眉。
      从现在情况来看,朱厚照已经开始按照他的意志,整顿南北两雍。
      正科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北直隶志于正科的读书人,已经被集中发往南京国子监,意味着南京国子监将会与北京出现裂痕。
      “这一下不妙啊!南京国子监一旦成为理学大本营,那么大明内部的教化,必定要出现冲突风险。”杨慎有点看不懂朱厚照为什么这么做。
      将这群人往南京堆,不就是要南京那边搞事情吗?
      难道是要南北理学合流,然后让北方空出来留给心学和圣学?
      “诶,永修兄,你瞧,这东北若是改土归流,真的能开出三亿亩的耕地?”
      不少人都好奇的看着上边的愿景,若是东北真的能开辟这么多土地,那是不是要让家人安排一些族人过去。
      多少分润一点好处。
      就算不去买地,当地的皮毛、人参,一看就是贵重之货,岂能不要?
      “嗯,从军略角度来看,东北改土归流乃大趋势。”
      杨慎点了点头,朱厚照的执政方针很好懂,看他招募录科的时候,是怎么安排策论题目就行。
      北直隶这边的录科……
      杨慎看着宋子义的文章,一脸古怪。
      难怪他爹回来之后,会给他《开平六法》,估计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就算不

第94章 满加剌国主入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