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德十六年,三月初二清晨,内阁得报,宁王崩。
      朱厚照下令,迁宁王宸濠葬于太祖高皇帝陵宫侧,至此绝宁藩传承。
      宁王死了。
      内阁却开心不起来。
      因为朱厚照的《儒林外史》已经开始公演,教坊司里的乐户,全被征调走了。
      现在教坊司都空了。
      然后皇家剧院开始营建,每天都座无虚席。
      有人说书,有人演剧,还有大量的本地戏班,被朱厚照包圆,给他们剧本去改编成合适的唱词,其中以徽班为胜,读书人开始疯狂被黑。
      以至于现在一些秀才路过街巷,都会被指指点点。
      很多读书人一时间变成了过街老鼠,谁能忍受?
      于是跑去找杨慎,毕竟他们够不到杨廷和,但你杨慎这个大才子,还经常出入诗会酒宴,找你还不简单?
      杨慎这边都被同僚吵烦了,去找杨廷和说了相关的事情,希望杨廷和能阻止这种剧目的演出。
      “你们怎么看?”
      没有办法的杨廷和,只能对内阁里的阁臣说:“陛下可不止演这种抹黑的戏剧,还不断普及如何状告、写状子、甚至告知民众相关的律法如何处理。可以说,这些戏剧,根本就是在教民如何变刁。”
      朱厚照是现代人的手段和想法。
      他知道宣教的重要性。
      尤其是要对地方话语权进行抢夺的时候,武力征服之后,就必须紧跟宣教事业。
      因此地方的乐户和说书人,被朱厚照全部集中起来,给他们锦衣卫官身作为诱饵,吸纳了大量的人成为他的喉舌,顺天只是开始。
      接下来周边所有府县也会跟进,最多到七月,北直隶就能变成朱厚照想要的模样。
      如此一来,文官们汇集在北直隶,又会变得跟太宗时代一个模样。
      只是朱棣迁都之后,文官们离开南直隶,进入北直隶,尚且还有仁宗牵桥搭线,成为群臣和太宗之间的缓冲。
      但朱厚照没有子嗣啊!
      他现在亲自下场动手,双方冲突可不会有太子这样的弥合器,必然会更加激烈。
      “还能如何?办好手中的事情吧。”
      梁储闻言苦笑起来:“陛下有分寸的。北直隶就是天子脚下,你我能干预得了?”
      “……”
      梁储此言,众阁臣纷纷点头,杨廷和微微皱眉但也没否定。
      没错,天子脚下,他们管得了?
      “而且《儒林外史》中的读书人,都是那些喝酒饮宴,空谈成风,没有一点能力的读书人。没看陛下通过《儒林外史》对外称赞一个名唤刘志恒的读书人,其人三岁习武,五岁学文,六岁学算,十二岁开始作文,十五岁经商、北疆有难,他纵然是秀才,也亲自上前线,与民夫同运货物,吃饭,仗剑击败鞑靼劫掠者。”
      “之后回来领了散衔,还自己去考科举,中举之后甘愿去当录科士子,一步步从地方做起来。”
      “处处都在告诉所有人,读书不能读死,科举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结果
      “像刘志恒这样的官员,三十五岁,就担任朝中三品大员,对比范进,他算得上少年得志。但这种得志,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陛下要的是这种人,能文能武,而不是翰林院编修。”
   

第87章 大戏剧时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