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京六部,起源于朱棣为了北迁,也为了说明他继承大统是正确的,于是开辟的两京六部制度,后来伴随着时代发展,南京六部成为了大明朝官员养老的地方。
      实权并不高。
      但,他们还是有一定权利的。
      同时,南京六部之中,有很多政治斗争失败,被迫流落的人。
      所以,朱厚照要诏南京六部并入镇国府,就意味着镇国府可以伸手南方。
      而且是直接越过北京六部。
      他们再废,也是六部臣子,只要朱厚照愿意,一句话,就能将江南所有奏疏接入镇国府内处置。
      一个国家,两套班子,就会造成内部的分裂。
      但对于开始想要集权的朱厚照来说,这反而是一条捷径。
      南京六部的老倌们,也会兴奋的追随朱厚照,来焕发政治生涯的第二春。
      谁愿意一辈子呆在江南养老啊?
      “走,不能呆了!立刻去通州!”蒋冕惊了,要拉着杨廷和去找朱厚照。
      杨廷和没动,只是苦笑的摇头:“南京六部就算启用了,真正会造成风险的,并不是我们,反而是江南籍的士大夫。你一个广西人,激动什么?”
      “这……”蒋冕被这话说得,沉默了下来。
      确实,南京六部,本来就有留后属性,也有监督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这几个布政司的权责。
      如果南京六部启用,那么想要重新焕发第二春的失败者,一定会大规模的对江南进行彻查,就算查不出多少,也能从江南捞到大量的银钱,这对本地士绅而言,是没办法接受的。
      本来大明朝就一直吸南方的血。
      之后朱棣迁都,江南的日子开始越发舒服起来。
      现在南京六部一启用,他们日子还过不过了?
      综上,真正着急的,是江南人,而不是他们这些边缘地带的家伙。
      杨廷和祖籍虽然是吉安,可他毕竟早就居住在四川了,未来归家,也是回四川,也绝对不可能去江南。
      所以杨廷和不着急,蒋冕也不急。
      “可是……不去的话,北京六部的官员们,只怕会有怨言。”蒋冕想到了这个理由。
      “可若是去了,陛下以一句不曾议过搪塞当如何?终究是王守仁的一面之词。”杨廷和很谨慎。
      他去了,就意味着内阁对皇帝妥协。
      朱厚照的险恶用心就在这里。
      他亲自去通州,那肯定离不开了。
      到时候传出去会变成什么?
      杨廷和媚上,亲往通州,百里迎帝入京!
      往后他就是帝党、媚上的标签,想洗都洗不掉。
      “给礼部,让他们发了今科的榜,然后内阁联名,给陛下去信,请尽快还京。不然今年大祭可就要误了吉时,唯恐天帝不满,降灾于民。”
      杨廷和按住了礼科的封驳,让礼部强行公布金榜。
      至于礼部和礼科之后的分裂,已经不重要了,首先要让朱厚照回京,他呆在通州时间越久,就越危险。
      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他也看了,朱厚照的调令,更多是服务于皇权。
      年轻的皇帝,南巡回来,就开始对文官集团出手了,他作为首辅不能跪,不然

第41章 刘良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