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82 章 税赋之论[2/2页]

[三国]香草门庭 青山见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年轻士人大声诵读文章,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寻到希望。
      当然主流骂声也相当大,孔老夫子的二十代孙孔融,孔文举公就公开实名骂他数典忘祖、背德弃义、扰乱纲常。
      荀柔不怕骂,黑红也是红,才一个月不到就长安纸贵,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眼看热度炒起来,他火上浇油在小寒当天移驾长安太学做了一次公开演讲,宣扬自己的新学说,并且表示,自己做的是一篇序,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就这一问题,可以从历史各个方面,展开积极讨论。
      解放思想,才有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要往前看。
      很快,堂兄荀悦就写了一篇《田籍论》响应,论述自古以来的田地之策,从共同耕作,井田制,贵族所有,功勋授田、再到如今田土私有,细究各中利弊,然后大胆提出新观点——土地国有制。
      没错,就是土地国有——诸侯不专封,耕而勿有。
      荀柔并不惊讶,早在几年前,大兄就曾经写过短文,提出这个观点,这次只是论述得更详细。
      作为复古派,以孔融为首大儒,自然也写文章赞扬上古时代美好,周朝秩序井然,从前的圣人与贤人迭出,百姓无知幸福,如今却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奸臣当道,民生艰难。
      这些文章文采斐然,固然观点、论据空洞虚浮,但也得到一些长者支持。
      不过士人们无论褒贬如何,话题却炒热起来。
      荀柔的文章是在河东时写的,别的影响尚未得见,倒是不少青年下巴剃得光溜溜,以及...往腮边抹胭脂。
      荀柔第一次见在太尉府中见到一位名门子弟这般模样,以为对方得了痄腮(腮腺炎),考虑到此疾的传染性,好声好气的将其劝回家休息。
      “太尉想得太多了,”等那人满脸懵逼的转身出门后,杨修同学哈哈大笑,“王兄只是抹了胭脂而已,这般妆容如今在长安城中盛行,名作两靥红,正是始于太尉啊。”
      ...
      艹,是一种植物。
      荀柔下意识摸了摸脸,顿时摸得脸上有点发痒。
      “杨德祖,岂能如此无礼!”陈群斥道。
      “太尉威仪,一举一动,实在令众倾仰,王兄忍不住效仿,实在不算罪过吧。”杨修笑道。
      这倒霉蛋。
      “咳咳。”荀柔捂住唇轻咳两声,冬季室内需烧炭火,烟火重且干,他感冒好得慢,一个多月过,还略有些咳嗽,“闲话少叙,今日需得将赋税之政,议出章程,诸君有何想法,尽情畅言。”
      大汉发展到如今这般地步,谁都能看出,税制上有很大问题。
      论起来天下农夫最多,田税虽然不比开朝三十税一,但也不过十五税一而已,然而就是着十五税一,却逼得百姓弃田入山,盗贼横行,天下大乱。
      税改是大事,需得集思广益,一点小疏漏,都可能造成大问题,故荀柔提前通知议题,再召集众人太尉府一起商议。
      “税赋之重,一则在豪强,一则在吏,一郡之田,名族占取大半,税却未必同等,豪强隐田,官吏软弱,不敢收取,更取于民,若吏治不修,纵改税制,亦无用处。”
      杨修显然也早有准备,环顾众人侃侃道,“不过,若要更改,以修之见,如今田租虽清,杂税却多,藁赋、赀赋、更赋、口算...总总之目,足有二十余种,各地郡县借此名目层层盘剥,以致民不聊生。莫不如归之为一,由朝廷定数,不许郡县更以他令收取,归入朝中,再分于郡县,如此不止朝廷丰足,百姓也能安乐——便如太尉在河东所行,皆以民为本,方才是改税之目的所在。”
      “然各百姓贫富不同,田地丰饶相差,各郡中或有盐铁、或有竹木,亦或边郡多有征发,岂能同一而论?”文书荀铮当即反驳。
      “自然各郡定数不同。”杨修当即答道。
      “朝廷依何定数,有何凭据?奴婢如何计算?以口论,还是以户论?若以口论,男女老幼岂能如一,若以户论,则聚族众,民不欲分户,如何征役?若再细分,那一税之制,又有何用?”
      荀铮端着一张与七兄肖似幽若兰芝的清冷脸,一路追问,全是细节干货,把杨修这个聪明人问得脸色铁青。
      荀柔抿了抿微翘的唇角。
      不用说,侄儿给找回了场子,他心情就一个字爽。
      “好了,德祖所言,也并非无可取之处,阿平暂且记下——铮,你以为如何?”
      皙白清幽的少年,郑重的从袖中取出一份书表,显然做好周全准备,“今税之弊,在于重税,农夫之财,出于田中,税亦当出自田中,却更有口赋、訾财之税,故十五税一,而农皆贫困,百工、百商亦是如此,既收工税,再收市税,既收市税,又收关税,重重取税,既致民困,又使钱散州郡,以致地方壮大,中枢无财。”
      “若一税,当以此出,民各税其所得,则足矣。”
      “若非工非农非商者,又当如何?”杨修反应极快。
      “官山海。”荀铮平静回答。
      [铮,字灵均,父宜。性清正,好数术,有机思,少习《管子》,以才学入太尉府,叔父含光常称之能。]

第 182 章 税赋之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