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论起来只能算祸福相依。
      童子郎,同举孝廉一样,属于出仕身份,也是唯一一种,未成年出仕的途径。只是,孝廉常有,而童子郎不常有,孝廉按人口比例选拔,童子郎则需特别推荐,通过特殊考试,才能授与——当然,天子金口玉言,荀柔的考试就免了。
      东汉有史记载的童子郎,比“神童”还少,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有了这个,宦官们之前声称荀柔未冠,不能授官就不成立。
      侍中这个官,就很微妙了,位两千石,按天子明码标价,值一千万钱。
      然而,侍中是个加官,类似于“许宫中行走”,并没有实权,就…没人买,属于天子附赠服务,比如说一亿钱买了三公,就给加个侍中显得尊贵好看,天子荣宠这样子。
      但,这个官位对于荀柔来说,就…“已经如此便罢,明年不续就是。”
      这要是个县令,他都愿意,就侍中,他去续费,想花钱陪刘宏聊天?
      噫,不要。
      荀攸看着他一脸嫌弃的表情,不由莞尔,“无论如何,亦是两千石,如叔父这般年纪,汉之以来,宗室之外,未之有也。”
      汉代官场还有一个默认规矩,那就是,爵位可以降,官职不可以。
      当过两千石,便不会再降到千石,工作不好,最多滚蛋回家。
      汉代许多官员,被辞退许多回,甚至狱中一轮游,只要好好活着、熬住了,就能步步高升,正因为此。
      侍中不如何,但如果哪天卖官活动停止,荀柔再要入仕为官,那就是二千石起步,在中枢则是九卿,中枢以外,则是太守一级,再往下的位置,就放不下他了。
      若非刘宏任性,又岂能出这样荒唐之事?
      然而,这又真的只是任性吗?
      大将军固然秩万石,但大将军府,除了军职这等何进也动不得的官职,将军府长史,也不过千石而已。
      ——何进用不起他了。
      这样大手笔,拿二千石高官试探,也就是手握天下的皇帝,才能做得出。
      显然,这个时候,汉灵帝还并没有换储君的打算,他只是想在何进与士族之间,埋点东西,减少将来大将军独霸朝纲的可能。
      “公达,以你之见,大将军还会让我教导皇子吗?”荀柔用火钳拨弄火堆里的薯芋,玩笑一般说道。
      虽然没有烤红薯,也没有烤芋头,但咱大吃货国的薯蓣一点也不比他们差,烤起来也是又面又香。
      荀攸垂眸,神情似专注的盯着火中的薯芋。
      何进既然征辟他来,自然要给他官职,如今他也是三百石的大将军府曹掾了。
      只是日常事务并未交到他手中,主要负责何进需要时给他出主意,相当于顾问,“大将军尚在犹豫,暂时无暇顾及,正为叔父上次所言之事困恼。”说道此处,荀攸眼中露出一丝笑意
      “哦,”荀柔恍然,他自己差点忘记了,“大将军准备怎么做?”
      “大将军欲再邀海内名士入幕。”
      “啪”的一声,一段被炭火烤得乌黑的薯蓣,列开一道缝隙,露出绵白细粉的内瓤,荀柔连忙夹起,放进荀攸的盘子。
      “都有些什么人?”
      荀攸欠身致谢,“叔父不能猜出来?”
      “嗯…海内名士?”荀柔又从火中捡出一段熟透的,“偃武修文,这该是王长史他们给出的主意吧。”
      荀攸点点头。
      “行,”荀柔用箸撕开焦黑的薯芋表皮,露出雪白内瓤,自语道,“这些人,永远不会走最正确的路,学都学不会。”
      他不止一次四处告诉,不止一次写来往书信之中,明年将有大疫,今年已耽误一年耕作,明年要注意春耕,然而几乎没有人真的去做。
      先是腊月中,这一年只剩下十来天,灵帝突然下诏,将本年改元中平,以显示国家无事天下太平。
      接着,大概为了打脸刘宏改元,没几天,眼看就要除夕,凉州反了。
      羌人推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及金城太守,挟持金城郡人边章、韩遂,集数万骑兵,一路杀向关中,眼看,就是想在西安过除夕。
      于是,天下再次震动。

第 74 章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