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虽然殷怜自己其实更喜欢公私分明地生活和做事,因为这会让她做起事来更加顺滑和有条理。好在她也能接受大部分人不可能完全把私人感情和工作事业分开这个事实,毕竟客观上来说,生活和工作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总会有交集的时候,就连法律也最多限制人以私废公的程度,更多时候反而要考虑把人情考虑进规则之中。
      殷怜虽然最近情商骤降,好在她实际上是有过高情商的,所以哪怕骄傲自负,却也不至于自以为是,甚至很多时候还显得颇为通情达理。在她看来,公私难以分明虽然是普通人的弱点,但如果这样会让他们生活得更自在,那么也比冷酷的规则社会更好。
      她不但不会去苛责,反而会适当地去迁就……当然,用迁就这个词,其实本身也说明了她的傲慢。
      殷怜能展现出来的教养,也不过就是不把这份傲慢展露出来。只要别人感受不到她的傲慢,自尊不受到伤害,那也相当于她并不傲慢。
      就好像对待孩子,除了路哥那种奇葩,或者对上的是她这样的异类,一般成年人怎么可能在跟小孩子说话的时候真的把他们的言论当做同辈一样尊重?思维层次就不一样。可是只要能在态度上呈现出尊重的态度,那么就已经是良好的教育引导了。
      就好像一个能一眼看透所有骗局的聪明人看到一个专职被诈骗,拦都拦不住的恋爱脑,怎么也不可能产生同理心,更不用说感同身受。但客观来说,天赋的智慧只是好运,而后天的教育差距更应该给予同情与悲悯而非歧视与奚落,所以越是聪明人越应该明白,应该对上天赐下的赠予心存感恩,更应该对世间的苦难保持敬畏。
      所以殷怜内心可以骂一些人傻,但如果可以,她也愿意背负起引导这些人……至少改变下一代落到同样处境的责任。
      群里的前辈们不缺才华也不是傻子,但他们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说殷怜是假装没情商,而有些人则是真的清高和缺乏社交……或者说钻营的能力。
      当然,不能和不愿差别还是很大的,只是在结果上,功利社会并不会去仔细分辨这些。
      之前殷怜对他们也不重视,而且自信于只要需要,她自然有足够的筹码可以打动对方。但是这一次的小风波之后,她反省了一下自己。做事业不等于做交易,志同道合的合作永远比机械冷酷的交易更加高效和有力。而人情这种东西,会不会影响到制度的公平性,其实主要还是靠她自己来操控。
      完全否定人情的作用,其实本质是对于自身领导能力和意志信念的不自信。
      果然有些道理,懂和能运用完全是两回事。
      她要学的还多着呢。
      影盒的热度一直在发酵,官司的影响力也在一度扩大。
      殷怜在协商之后,争取到了映网为这个案子开了个专题——虽然目前映网还在殷怜的掌控之中,但她既然承诺了荆则明的职位,就尽可能尊重了他的策略,很多时候对于映网的发展和运营都选择了商量和建议的干预方式,荆则明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她都只使用建议权,而并不行使决策权。
      至少到目前为止,荆则明在运营和发展网站过程之中的决定都有完整且有说服力的内在逻辑,殷怜还没有遇上过需要强行干涉的地方。
      这让两人都对对方的印象上佳,觉得对方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合作对象。
      这一次也不意外。
      这一次的案子跟映网的关系不大,更多是殷怜自己的突然决定。但即使如此,在法律透明化的进程之中,这么一个愿意配合的案子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来它涉及明星,二来它完全切合了社会需求和一些制度发展上的需求。
      殷怜的考量也涉及到了网站发展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她不是简单粗暴地只考虑了在官司之中占据优势,也全面考虑了可以通过对于这个案子的宣传解析给目前的社会和制度可以带来的改变。她的考虑很完善,设计的方案也对映网有利,荆则明没有拒绝的理由。
      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而且别的不说,殷怜的很多作为是真的很拉社会好感。荆则明实际跟这姑娘接触的时候,觉得她很多时候浑身上下都带着一股我行我素的味道,但是在大事上面,有出奇地大气和有大局观。
      有一次荆则明貌似貌不经心地吐槽了一下她的这个矛盾点,结果殷怜给了他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
      她回答道:“无私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自私才是作为人的真实状态。而我觉得真实世界的无私和自私,不过是满足精神或者满足物欲的区别,本身都是另一种程度的自我满足。而短视和有大局观的区别,也不在于是否自私,而在于是否足够聪明。”
      “我期盼一个更好的社会,是我不能在其中获得利益吗?而成天占些小便宜的人,他们真的获利更多了吗?有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应该没有人真的傻到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吧?有时候放弃一时的好处,其实是为了伟大的功业……你说对不对?”
      不是说追求小利的人就不好,因为人又怎么样的能力,就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很多时候合适往往才是更好的。但在殷怜看来,有伟大理想的人无疑是更幸福的,精神上的享受从来都是更高层次的,哪怕是追求物质的人,他们追求物质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比如更富有,更铺张,以图获得更多艳羡……但反过来,那些不过分追求物质的人,追求的则是他人的尊重,感谢,认可。
      傻子都知道后者更可靠。通过物质追求精神,更像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所以殷怜选择后者,不是因为她更无私,更伟大,而是因为她更聪明,更透彻。
      物质和精神可以并行,但绝不可能通过物质来索取到精神上的满足,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荆则明听了她的解释,颇有触动——他可以说是甚至有些被震撼到的,因为他察觉自己一个成年人,在这上头竟然反而没有殷怜看得透彻。
      说得难听点,当官的其实内心都是多少有一点名利之争的。精神与物欲,是人类欲望的两极,同时贪婪与奉献,也无时无刻不会叩问人民公仆的内心。
      这个社会,因私废公和因公废私,好像都不能受到社会的赞颂。但他们也不过是人,做不到完美,甚至很多人很难把控好这个平衡,一不小心就会泥足深陷,所以很多人宁愿择其一而固守,至少心能得到安稳。
      然而殷怜在这点上,比很多成年人都还来得坦然。如果说普通人的坦然,是一种没有多想,仅仅只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天然状态,她那种对自己私心和公心的权衡

第 795 章 79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