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专项订单,而且由于工坊生产力有限的关系,沈律是优先这类车型下订单的,哪怕其中的利润不如其他车型。
      殷怜先前以为是其他车型的订单少,后来发现各种奢华车型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常有顾客抱怨排队久,在京的殷怜一般都会专门留出一条生产线来供应,外省的她就鞭长莫及了。虽然实在要接手市场也有办法,但是一来目前的收入已经够殷怜花销和转购了,二来她对和沈律的合作——包括其中的账务交接,利润和流程安排都很满意,换一个人未必能做到如此地面面俱到和高效,她也就不多事了。而且这个过程之中,沈律包办了品牌运营,后期维护,运输铺货等工作,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殷怜的压力,减少了繁琐的工作,殷怜自然也就陷入了对方制造的一种舒适圈,不愿意轻易改变这种合作关系。
      哪怕发现了沈律和南方政府之间可能有的关系,她也没有计较这之中可能出现的些许利益损失。
      殷怜也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对岳珂说:他心里有人。
      殷怜说的这个人,是太子也是夏国。而她自己心里的人,自然就是她的祖国,华夏了。
      故土难离,所以两人不会有结果。
      此时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沈律在未来的夏国显然会是个大人物,虽然说这世界没有谁离了谁不行,但是看他的历史地位和记录,就知道离了他□□肯定会元气大伤。
      好在殷怜对对方也没有真的付出过什么感情。
      对沈律的资料搜寻只是一种印证,对于李来希的身份立场追寻才是殷怜这一次的主要目的——如果连李来希也跟太子有关系,那么她就要真的开始重新斟酌考虑之前的行动了。
      但事实上,从补正到存疑博物馆之中找到的许多资料都有些模棱两可,虽然也可以侧面去推断这对堂兄弟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敌对和紧张,但是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也是可以的,并不能成为作出决策的依仗。
      一直查询到证非博物馆的时候,殷怜才发现点有用的东西。
      她发现了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的索引指向多条她关心的条目,包括□□,李来希,李来希的政治立场等等,但是归纳整理者也在相关文献底下做出了评价与说明。
      【本书曾经三次被列入禁书目录,又三度被移除封禁的列表。作为一本文学价值有限,历史参考价值也一言难尽的自费作品,能有这样的殊荣唯有归功于作者的身份。虽然小说本身文辞粗浅,语句不通,人物性格崩坏,剧情发展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但仅仅只阅读其中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的部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这不是完全被贬得一文不值了吗?
      接下来这位写注释的人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本书三次被禁的过程。第一次是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当时□□还活着,只是年事已高。他死前那几年是他名望的巅峰,那一代人都对他极度敬畏和崇拜,殷怜从笔者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出来。
      但是这本书却在□□死前几年横空出世,而且声称由事实改编。写书的作者是一位宫中嬷嬷的孙女,也确实曾经在摄政王府工作过,因此一开始很多人信了宣言,直到看到了小说本身的内容。据说这本书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连作者也受到了攻击。不过因为内容狗血,加上宣传下作,也受到了小部分人的追捧。
      不过很快就被封禁了。
      几年后□□听说了这件事,主动让人将之解除了封禁。他当时的言论也颇令人感叹,他说道:我已经不是皇帝。我希望自我开始,再没有人不能被人说。这孩子的故事是傻了点,但也并没有真正侮辱或者伤害到谁,那就不该被封禁。
      所以这书就被解禁了。
      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被封禁是有当时书中角色原型的后代认为内容有影射先祖,扭曲历史的嫌疑,这次封禁了十一年,然后再次被解禁,因为后来历史研究时发现新的文献证据,证明书中的影射可能并非毫无道理,虽然内容还是荒唐可笑。
      第三次被封禁则是因为触及了当时的政策禁令。因为当时的文化业发展,相关行业提高了对于出版物的要求,而这部书违反了多方面的出版物规定,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都达不到硬性标准,于是再次被禁,大约八年之后因为政策的再次变化,作为“个人出版物”被录入历史博物馆,但是不再允许用来盈利。
      殷怜看了半天介绍,也对内容兴起了好奇。
      她打开书阅读了起来,大约阅读了半分钟之后,她露出了复杂扭曲的表情。她按下了这种复杂的心情,不信邪地又看了半个小时,最后合上了虚拟页面。
      她觉得,她完全能理解许多人孜孜不懈地想要把这本书放入封禁列表的心情。
      这是一本把第三人称写出了第一人称上帝视角感觉的古早汤姆苏虐恋情深文。□□真是好气度,她觉得李来希看到了这篇文多半会忍不住把作者连书一起撕掉。

第 610 章 610X[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