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六十章 昨夜书[1/2页]

被天后抢婚怎么办? 王和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已经确定的主题曲《潇潇未雨歇》是化自《满江红》中的“潇潇雨歇”一句。
      “潇潇雨歇”的意思是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而“潇潇未雨歇”则是阐明了主题,说明抗金大业并没有功成。
      至于插曲《满江红》则是直接用了“满江红”的词牌名,并没有多余的意思。
      所以对于第三首的《昨夜书》这个标题,李凯文自己也是没看懂,他确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虽然音乐总监已经听过了,但是他有懒得问。
      还是自己听过才好判断。
      就在李凯文脑海中闪过这几个念头的时候,音乐总监此时也按下了播放键。
      澹澹的钢琴声响起,似乎和战争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就在李凯文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默默打着拍子的时候,一个同样温柔的男声响起。
      这次不是机械音合成的,明显是一个真人演唱的。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李凯文也没有太注意这点,这个时候他已经被歌词所吸引了。
      而直到这个略微有些温柔的男声唱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时候,李凯文才忽然睁眼坐了起来。
      “等等,再重新播放一遍。”
      音乐总监也是被李凯文突然的一嗓子吓了一大跳,不过随后他就手忙脚乱的将这首歌的进度条拉到了最开始的地方。
      而随着“昨夜寒蛩不住鸣”的重新开始,李凯文这次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了起来。
      直到再次唱到“弦断有谁听”的时候,他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第一遍,他听的是歌词。
      仅仅只是听了几句,熟知岳飞生平的他就敏锐的发现这首歌应该描述的是公元1138年(绍兴八年)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
      当时他已经连续指挥军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正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就在这时,不想伤害宋金关系以不让钦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赵构,起用极力妥协主和汉奸的秦桧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战派,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
      这里的歌词描述的正是夜深人静时,帅帐内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
      第二遍,他听的是惊喜。
      原本他只是觉得歌词写的很不错,将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身为朝臣又极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心情,全部都写进了歌词中。
      不过等到“弦断有谁听”的时候,他才蓦然发现,这不仅仅只是歌词。
      而等待他第二遍认真听的时候,这才有真正的确定。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这是词牌名——《小重山》。
      也就是说前面的五十八个字,完全可以称为《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李凯文此刻也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星光娱乐到底是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如果说《满江红》是妙手偶得之,那这首《小重山》是什么鬼?
      什么时候写歌的要求这么高了?!
      而且《满江红》和《小重山》相比,更像是岳飞的一体两面。
      一个是悲愤中夹杂着希望,一个是悲愤中夹杂着绝望。
      但是这两方面的主题是完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岳飞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投降主义的坚定立场,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深厚感情。
      而且也完全符合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岳飞的心理变化。
      不过李凯文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细想。
      因为在这篇《小重山》唱完后,经过间奏的过度,这个温柔的男声终于唱到了副歌部分。
      略微高昂的声音带着一丝悲凉。
      “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
      李凯文确定,这不是任何诗词的格律。
      不过怎么说呢,写的确实很好。
      穿着铮铮铁衣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已经是过去式了,也只能在梦里出现了。
      而“长风随波东流去”既暗示了岳飞死于风波亭,又暗示了整个抗金大业也如水之东流,一去不返矣。
    

第五百六十章 昨夜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