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朝鲜涌动[1/2页]

红楼从辽东开始 键盘战斗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金州军五万人北上复夺镇江,消息很快传到了朝鲜,引起了轰动,其中朝鲜国主最为不安。
      李珲第一时间招来亲信,广昌府院君李尔瞻,文昌府院君柳希奋,密昌府院君朴承宗三人。
      除了李尔瞻,其余两人都是外戚,这三人在历史称为三昌,深受朝鲜国主李珲信赖,掌握朝鲜大权。
      “金州将军是何意?”
      当听到李尔瞻带来的消息,金州将军的使者告知金州将军要入朝鲜,李珲大惊失色。
      其余几人默不作声,李珲无奈的垂下腰。
      用意很清楚,对朝鲜的行为不满,要亲自来问责了。
      “主上殿下,不可在摇摆不定了,请和蛮族断绝来往。”李尔瞻认真说道。
      国主在大周和蛮族之间摇摆不定,左右逢源,引起了朝鲜大部分官员的不满。
      李尔瞻一样不赞成国主的策略。
      大周和朝鲜乃君臣,情犹如父子,况有救国之恩,天朝倘有事变,敝邦君臣所当扫境奔往,以为前驱。
      朝鲜大臣之间的论调,在李尔瞻看来才是对的。
      只不过他考虑的是,大周对朝鲜不会造成危险,只会有帮助,能稳定朝鲜的局势。
      如今朝廷上下政局不稳,需要上国的威势弹压,而蛮人野心之大,绝对不会蛮族于辽东,会对朝鲜造成威胁,不亚于日本。
      李珲沉吟一番,最后还是没有松口。
      见状,李尔瞻感到失望。
      谢友成登门拜访李尔瞻,交谈一番后,面无表情的离开,悄悄去了金家。
      朝鲜虽然不是中国,但是两班人士皆会汉语。
      金瑬。
      此人在朝鲜名声极大,以前作为圣节使出使大周,对大周报有善意。
      按照将军的指示,谢友成来到朝鲜才月余,已经发现朝鲜形势十分的复杂。
      国内东西两党就不说,分裂出来的南派,西派,大北派,小北派,骨北,肉北,清北,义民,乡党……
      谢友成至今都分不清楚这些派别。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负责金州耳目,经验深厚的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
      朝鲜国主倒行逆施,不顾国家贫穷大兴土木,肆意屠杀宗室,加上处理朝鲜各派的矛盾,低劣的手段导致纷纷对他不满。
      如此这般,越是导致朝鲜国主感到被孤立,因此产生的不安,开始变本加厉的一意孤行,杀兄杀弟幽禁嫡母。
      不论是如今当朝的东派,还是在野西派,连备边司的大臣们都开始抱怨国主。
      备边司可是由当朝国主一手建立,成为朝鲜庞然大物,掌握政军大权,能和议政班分庭抗礼的衙门,按道理来说应为朝鲜国主心腹才是。
      连备边司竟然都和朝鲜国主离心。
      谢友成和亲信分析了一番,这其中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金瑬。
      这是条藏的很深的大鱼。
      不过谢友成还没有搞清楚,金瑬此人,到底在为谁奔走。
      金瑬笑着看向谢友成。
      “李尔瞻可说主上殿下改了主意?”
      在朝鲜,国主是不会被称呼皇上的,有些大典上,祝词可能会用万万岁等尊称。
      大臣平时称呼朝鲜国主为主上殿下,内侍则称为殿下。
      “你猜猜。”
      “我猜没有。”
      “为何?”
      金瑬笑而不语。
      都是老狐狸,谢友成在试探他,他也在试探谢友成。
      金州将军对朝鲜国内是什么态度。
      如果金州将军能支持他们,那他们就再也没有了顾虑。
      上朝极为重视礼制,连当今朝鲜国主在成为世子时,因为不是嫡长子都不被认可。
      金瑬他们,如今顾虑的只有上朝的态度。
      如果贸然发动政变,会不会引起上朝的干涉,最后导致功败垂成,就像安南一样。
      历史上,他们迟迟不敢发动政变,最后被人告密,贬的贬杀的杀,最后孤注一掷发动政变,还是顺利的获得了成功。
      这些人领着各自的心腹,合起来才一两千人,守卫汉城的将领竟然视而不见。
      可见朝鲜国主如今有多么的不得人心,不管是大臣,武将或者是百姓。
      “朝鲜如今虽然贫弱,一两万大军还是凑得出的,能帮助金州将军守卫镇江堡,只是可惜。”
      金瑬一脸的惋惜。
      谢友成笑而不语。
      没有来朝鲜国之前,他认为朝鲜是古国,有千里之遥的国土,实乃不可小觑。
      来了朝鲜见到了实况,原来心里的想法大为改观。
      通过和朝鲜各官员的沟通,根据他的了解,朝鲜本就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
      二三十年前陷入倭乱,人口直接比战前锐减六分之一,现在也才恢复到三百万人。
      当然这是不包含奴隶和隐户的,如果加上奴隶和隐户,全国人口应该有近千万。
      在大周的帮助下,打退了倭乱,本来地多人少可以恢复民生,却又滋生出来朋党。
      国家不但没有趁机改革,消除奴隶和隐户恢复实力,反而越发的贫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朝鲜涌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