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打造一条塞外走廊[2/2页]

回到明末搞基建 周郎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来自中原的粮食,对于他们来说更是稀缺的美味。
      现在刚来,就喝到粥,口中香甜的同时,心里更是踏实。
      这说明汉人不会杀他们了啊!
      草原上,凭空而起有一座堡垒。
      征讨军驻扎在里面,他们蒙古人是没有资格进去的。
      吃饱喝足之后,大锅支起来,又开始烧水。
      按照征讨军的要求,所有人都要洗澡,穿来的衣服,都集中起来烧掉。
      “这是命令,不是在跟你们商量。等你们洗完澡,会给你们发放新衣服,还有棉被。
      凡是不执行命令的,舍不得烧掉衣服的,不但没有新衣服,没有棉被,等着你们的还有子弹,你们会被枪毙,会被砍头。”
      有征讨军战士拿着大喇叭,在人群周围不断喊话,宣传征讨军的政策。
      周围城墙上,架起一挺挺马克沁重机枪。
      有这些大杀器在,人再多,也是送菜。
      他们根本就不怕这些蒙古人闹事。
      这新衣服,是从盛京拉过来的。
      来自盛京的商队,刚刚赶到。
      一辆辆马车,拉来了粮食,食盐,铁器,布匹,衣服,茶叶,美酒……
      凡是草原人民需要的,这里都有。
      而且,大帅非常贴心,给草原人民准备的,都是他们的传统服装。
      剃发易服……赵诚并非不想。
      而是他知道,这绝对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
      如果非得让草原人民都剃发易服的话,恐怕这些人当场就反了。
      征讨军除非一路杀过去。
      就算征讨军有这个实力,但草原那么大,推行起来,也会非常难。
      而且,赵诚现在需要人口,需要发展。
      不利于稳定和发展的事情,他就先不做。
      先稳定下局面来,以后再找机会剃发易服。
      这次随商队来的,还有两千民兵,以及一批吏员。
      一万多人聚集在这里,吃喝拉撒,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首要的,自然是防疫工作。
      一万青壮男女,没有休息的时间,洗澡换衣服之后,立刻投入工作。
      首先,是划定服务区的区域。
      周围一座座木屋修建起来,道路拓展,一万多人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
      商队到了,就有商品,立刻开始摆摊出售。
      这里这么热闹,自然有周围的牧民被吸引过来。
      来了之后,看到可以互市,顿时兴奋无比。
      一传十,十传百,来互市的人就更多了。
      奈曼台吉和敖汉台吉率先带着人来互市。
      他们见识过征讨军的好东西。
      原本大明的好多玩意儿,对于他们来说都已经是稀缺的珍品了。
      比如铁锅,比如茶叶,比如丝绸,美酒……他们都生产不了,而且缺少不了。
      现在,跟征讨军的货物一比,大明的那些货物简直可以扔掉了。
      “现在疙瘩病盛行,所有来服务区的人,都必须戴口罩,要注意保持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在服务区入口处,有人拿着大喇叭喊着话。
      大家都感到非常新鲜。
      这东西,竟然能把声音变得这么大……听说是赵大帅发明的诸葛神器,真是神奇!
      服务区有一家供销社。供销社里有这种大喇叭出售,只需要一只羊,就能换一个。
      许多贵族老爷看着稀奇,都换了一个玩儿。
      只不过,这东西还需要用电,那种叫做电池的东西,每个又得需要两斤羊肉来换。
      这个不便宜。
      但能买得起大喇叭的都是有钱人,谁还在乎那两斤羊肉?
      大批的牛羊,汇聚到服务区来。
      又通过商队,运送到盛京去。
      第七军团和第八军团并没有在这里驻留太长时间。
      按照赵诚的安排,每个服务区只留二十名士兵,其中十名是正规军,十名是民兵。
      这二十人,驻扎在城堡中。
      城堡最高层,架着两挺马克沁重机枪,两门大帅炮。
      城堡是大铁门。门口挂着牌子,写着几个大字:
      军事重地,闲人勿近,擅自靠近者,后果自负!
      有城堡在,再加上重型武器,虽然只有十名正兵,十名民兵,也足够能防御得了这个服务区。
      那一万青壮男女,并不是全都滞留在服务区,而是开始修路。
      赵诚要求修建一条从盛京,道归化城的水泥路。
      这是一项大工程,但非常有必要,像长城一样重要。
      有了这条路,再配合上沿路每隔五十里地的一个服务区,征讨军就能牢牢地控制住这一带的草原。
      第七军团和第八军团负责一路向西,稳固疆土。
      所过之处,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敌人。
      每隔五十里地,就修建一座堡垒,留下二十人,打造一个服务区。
      并且,沿途有以总旗为单位的巡逻队,一路巡逻。
      点线结合,这一条路的防御,可以说固若金汤一般。
      而且,可以据此带动起周围的经济活力,形成一条塞外走廊。
      盛京。
      赵诚骑着高头大马,在城外巡逻着。
      盛京城外,绵延几里地,一座座工厂正拔地而起。
      制衣厂,制鞋厂,纺织厂,皮革厂,肉干家工厂,军粮加工厂,造纸厂,水泥厂,玻璃厂,烧砖厂……
      盛京的基础,真的非常好。
      主要是女真人不需要老弱妇孺,他们在辽东杀过几波无粮者,让人口锐减,剩下的都是青壮。
      还有从大明掳掠来的工匠。
      这些工匠最让赵诚喜欢。
      这些人不仅有基本的手艺,而且,头脑相对灵活一些。
      赵诚对他们稍微开导一下,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就有了开厂子的欲望。
      再加上赵记银行的贷款……
      有技术,有劳动力,有原材料,工厂自然是就开起来了。
      在这方面,强地的规模还是太小了,人口素质也相对较低,完全没法跟盛京比。
      “可惜都是轻工业啊!”
      赵诚啧啧舌。
      最难的,是重工业,以及基础科学。
      他已经建起了很多学校,让少年儿童都入学。
      但只是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7017k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打造一条塞外走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