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九章 收购战 中[1/2页]

重生香江之大亨时代 樟树下一书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州英泥这个名字即使在后世的百度中也是描述无几,但他却是李超人单独收购的第一家公司。
      以他对地皮病态的渴望,在香江所收购的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人家所拥有的地皮。
      青州英泥从澳门牵往香江的时候,落户的地点在红磡,而且因为水泥无论是成品还是材料分量都很重,所以工厂就建在海边上,而且有着自己的小码头。
      但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红磡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水泥厂这样的重工业工厂已经不适合放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于是被牵往了其他地方,而这块地皮就被保留了下来。
      一共90万平方英尺,也就是近九万平米的地皮。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红磡的具体位置,也还不明白这块地的意义。
      如果将香江比做魔都的话,那维多利亚港就相当于黄浦江,港岛这个老牌繁华区域就好比于浦西,那么九龙尖沙咀地区就可以被认为是刚刚被开发的浦东金融区。
      红磡离尖沙咀差不多五六公里,也就是说这块地相当于在新世纪初,离浦东x区大概不到五公里地方的一块近九万平米靠着黄浦江的一块地皮。
      这其中的价值可想而知有多大,如果按照原历史,李超人在玩了一手九龙仓的股票之后就会慢慢收购青州英泥,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这块地皮。
      了解到雷蕴荣的想法后,张长林却摇了摇头,说道:
      “雷生,那块地皮位置确实很不错,看起来也很好,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青州英泥的总市值怎么可能才区区7000万港币?”
      “原因很简单,青州英泥的这块地皮是工业地皮,所以即使工厂迁走了,按照香江法律,那块地皮也不准建商业大楼或者住宅,除非按照港府的规定补足差价。”
      “所以如果真的能开发,青州英泥估计早就自己在这块地上盖房子了,再次一点,也早就找其他地产公司合作了。而且现在地价开始上涨,濒海的地皮更是寸土寸金,那些如鬣狗一般的地产公司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大的一块地皮?”
      雷蕴荣笑了笑说道:
      “张总,你知道的可真多。”
      张长林也跟着笑道:
      “雷生,你也在地产行业摸索了有几年了,可能应该也知道这其中的规矩,想要开发那块土地并不容易。”
      雷蕴荣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情况,港府以前曾经批复过大量的工业用地,那时候香江也是地广人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这些地皮很多都变成了黄金地段。
      但因为土地属性,很多地皮都无法发展,只能荒废在那边,而且港府那边也不松口,你想重新商业化土地就必须补足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差价,所以就这样形成了僵局。
      因此,在香江很多老牌公司手握大批土地就只能干巴巴的看着,以至于公司市值也不高,青州英泥如此,黄埔船坞也是如此。
      “其实不用担心,不管那块地是什么性质,它的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会一直荒废在那里,说不定过几年地价再次暴跌,我们就可以再补差价。”
      “不会吧,香江的地价可是在前两年跌了一次,再说现在香江人口越来越多,怎么还可能再跌?”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72年的时候不也很少人会想到股市会暴跌?我们香江这个城市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沿革决定了他的方方面面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大,谁也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
      “那我们九龙建业的扩张需要平稳一点吗?”
      看到张长林对自己的话有点深信不疑,雷蕴荣笑着说道:
      “不用,香江的未来发展,虽会有曲折,但也绝对是一片光明的。”
      今后的香江地产行业除了在83年摔了一跤,之后就犹如坐上了火箭加速器,涨的让普通人绝望。
      所以就算是九龙建业再扩张几倍照样会忙不过来,现在就已经有很多国外的建筑公司在香江设立办事处,就连三星也过来抢食。
      “那雷生,收购青州英泥的话需要我们九龙建业怎么配合?”
      “我打算以九龙建业作为主体去收购青州英泥。”
      “可是我们九龙建业现在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啊!”
      “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到时候我会向九龙建业注资一亿港币,用于收购青州英泥以及应对九龙建业的扩张。”
      “而且三年之内我都不会从九龙建业抽调一丝一毫的利润,这些全都用于公司的扩张。”
      听到雷蕴荣这话,张长林脸上都快笑出花来。
   &n

第六十九章 收购战 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