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所以,舒月一语道破关键,和之前的真核化不同,基因突变,不是关键,它只有30%的分量。
      要想让这些魃虫们完成协同合作,拥有多细胞的特征,只有最关键的两个字。
      环境。
      这就是吴穹来的时候,反复琢磨的一个词。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吴穹对于舒月最后说的这句话,越想越是有道理。
      只有极端的,适合多细胞发展的环境,才能让它们共同联合,共同进退。
      所有魃虫都在内斗,所有的都在你死我活,只有引入一个外敌,才能让它们协同合作起来。
      这个外敌,就是环境,适应的环境。
      可是这个适应的环境,吴穹犯难了。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基因,还可以在史前生物或者化石的DNA上面找到答案,环境,就没有任何参考了。
      20亿年前的地球局部环境,谁能准确知道?
      如今连几天的天气预报,都无法准确预测,5天以内还算准,15天就只能当预报了。三年五年,都是推测。
      20亿年前地球南部的一个小岛刮过的一阵台风,25亿年北极下过几场大雪,20亿年地区发生了几级的地质运动,当时沿海板块的盐度,酸碱度,风量是多少?
      没有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知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为什么在生物学界有统一认知,那是因为证据摆在那里,基因摆在那里,数据摆在那里,所有大家都没得猜,达成统一共识。
      而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的原因,为什么假说这么多,因为没有证据,缺乏验证手段,缺乏关键数据,所以大家都只能瞎**猜。
      学说就是这样,例证越少,大家猜的越多,没有例证,大家就放飞想象。
      所以即便是舒月,也只能确定这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但具体是什么样的环境,无人能知
      这已经超出了生物学家的范畴,超出了人的领域,就算汇聚全球最顶尖的的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无法解决这种问题。
      或许只有当时的地球创世神,才可能知道这些。
      现在,环境这一大项,失去了地球最重要的参考,如今这条路,只能吴穹一个人来完成了。
      他没有退却的理由。
      如何设置现在的环境,让魃虫能够进化成多细胞,只能自己摸索。
      吴穹发了朋友圈,简述项目繁忙,需要埋身其中后,请勿打扰后,就一头扎进了初叶星。
      这一次,闭关修行。
      这些天,他一直尝试着微量改变环境,尝试着强酸,强碱,增加捕食者,增加猎食者,增加海洋盐浓度,增加水流速度,一项一项的措施并排实行下去。
      然而,细胞依旧是朝着自身进化方向去发展,变得更耐强酸和强碱,变得更容易躲避捕食者,变得更加耐热耐寒,但是真正的多细胞动物,并未出现。
      动物这边,并没有什么变化,影子都看不到一点。
      唯一值得欣喜的,是前植物魃虫,慢慢的在结合。

35 山穷水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