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四二章:项羽俘虏皇太极,局势骤变[2/2页]

这个历史聊天群有亿点怪 黑桃十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你是……吴三桂!”
      皇太极惊讶,因为去年他在宁远城折损了数千兵马,事后调查发现就是这个吴三桂造成的。
      “你不是在宁远吗?”
      皇太极不明白为什么吴三桂会跑到这里来。
      项羽(吴三桂)笑道:“过来就是为了伏击你,你这次的行动我们早就知道了!”
      怎么可能!
      皇太极震惊,晴天霹雳一般。不敢相信这次的行动会提前泄露,自己一方肯定出了内奸!
      可恶!
      皇太极愤怒,不甘。
      项羽特意放了几个皇太极的士兵回去报信。
      很快后金上下都会知道皇太极,多铎等人被俘虏的消息,肯定会震动,内乱!
      而朱由检他们要做的就是蓄势待发,做好大战的准备。
      最好的结果是后金大乱,自我削弱。
      最坏的结果是,有人迅速统合后金力量来救皇太极。
      不好不坏就是,后金有人稳定局面,然后与大明谈判迎回皇太极等人。
      当然,趁着皇太极等人被俘消息传回后金国内引起的动乱时机,朱由检会安排兵马进攻一番。
      想灭后金,短时间应该不可能,但要收回一些地盘还是可能的,比如辽东那边,至少可以把锦州夺回来,打造坚固的防线。
      要不是国内天灾拖累,还有一些起义军没剿灭,这样的机会,全力灭后金是有可能的。
      可惜,时机不好。
      大青山大捷,俘虏皇太极等人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
      随即大明报进行全国宣传,振奋人心!
      证明大明变得强大起来了,会让一些人安分下来,会让还没剿灭的起义军寝食难安。
      “哈哈,项羽竟然俘虏了皇太极,太好了!”
      朱由检得到消息很意外,原本只是期待重创皇太极,没想到还有如此大的惊喜。
      他马上召集内阁议事。
      之前准备的方案需要做出调整。
      朱由检下旨,命秦良玉,洪承畴率军北上攻打后金,命卢象升和项羽(吴三桂)率兵从辽东攻打后金。
      让他们抓住机会消灭更多的后金兵马,夺回失去的土地,但不能贪功冒进,不指望能灭后金,那不太现实。
      让李世民和杨嗣昌筹备粮草,军械。
      现在内阁首辅是李世民,次辅杨嗣昌,周延儒在坐冷板凳。
      李世民掌管户部,吏部,工部,杨嗣昌掌管兵部,徐光启掌管礼部,周延儒掌管刑部。
      大明第一次向后金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
      皇太极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回后金国内,顿时引起慌乱。
      代善,多尔衮等人争权夺利开始,后金陷入混乱。
      如此,怎能抵挡明军的反攻,被打得节节败退。
      鞑靼抓住机会也对后金发起了攻击。
      两面受敌,生死存亡关头,代善等人做出妥协,推举多尔衮出来主持大局,暂时接替皇太极的位置。
      如此后金开始整合兵力,全力抵抗鞑靼和明军。
      此时,项羽,卢象升已经打到建州。后金兵马在松花江以东。
      秦良玉,洪承畴率军攻下从大青山到大兴安岭的地区。
      也就是说现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辽宁,吉林等地区被明军夺回来了。
      鞑靼夺回了东面被后金占据的一些土地。
      但没多久,后金就与鞑靼联合起来,与明军交战。
      战争持续数月,最后三方逐渐停下了攻势,僵持住了。
      最终明军在察罕儿到建州一带驻防,后金在富余到松花江一带驻防。
      鞑靼在哈刺莽来一带驻防。
      三方有意谈判。
      鞑靼想要拿回原来的土地,后金要大明退回宁远,并愿意用锦州来换回皇太极等人。
      简直是痴心妄想!
      谈判不急不慢的进行,各方都在准备。而且多尔衮本来就没有迎回皇太极的意思,趁着谈判的时间好好巩固自己的地位,让以后皇太极回来了,也无法夺权。
      今年,陕西,山西没有旱灾和水灾,但却有了很大的蝗灾!
      而河南洪涝,山东,河北两地大旱。
      南方地区夏天不少地区出现了洪涝,少数地区出现了干旱。
      整个大明依旧多灾多难,抗灾赈灾依旧是重中之重。
      所以没有继续攻打后金,而是用谈判拖延时间,等秋收后看看钱粮的情况,不能因为战争拖垮抗灾赈灾的步伐。
      陕西,山西很大的蝗灾,好在早有准备,朱由检可是知道每年会有那些灾害的,提前准备了应对措施,对于如何对付蝗灾,张昊提供了一些办法,在大唐时积累了一些经验。
      所以蝗灾虽然规模不小,但造成的损失可以承受,至少陕西和山西今年产的粮食基本能自足。
      河南遭遇洪涝,粮食大幅度减产,山东,河北两地大旱,徐州等地也是如此,这些地方都需要赈济。
      但因为水库等水利修建不少,玉米,土豆,红薯等推广种植很不错,因此需要赈济的量不大。
      秋收后,朱由检发现今年国库收入不少,除去明年预算开支,还有足够的钱粮为维持对鞑靼和后金的战争。
      多亏了刘备,武则天,张昊,李世民等人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灾情稳定下来,最大程度的推广了玉米,土豆,红薯的种植,还有及时调度各地的钱粮,才有现在的成果。
      秋收后,后金联合鞑靼南下抢粮食,与明军交手。
      秦良玉,洪承畴,卢象升,项羽(吴三桂)等人率军迎敌,打得焦灼。
      草原上作战,火器的优势不好发挥,拼的还是骑兵厮杀,后金和鞑靼占优势。
      朱由检他们明白这些,因此已经在打造防线。有水泥,可以修建牢固的城池,防御工事。
      大明内,没剿灭的一些起义军出来抢粮食,围剿他们的事情现在主要是孙传庭,曹文诏等人在做。
      山东总兵叛乱,孙承宗,祖大寿,武则天等人率兵将其镇压。
      张昊在浙江,福建沿海围剿海盗和倭寇。
      各方面拖累,让朱由检没办法全力对付后金。
      与后金和鞑靼交战越余,各方损失都不少,又进入僵持,然后入冬了,三方继续谈判。
      这样打打,谈谈的情况,恐怕短时间难以改变。
      冬天朱由检了紧裤腰带全力修建北方工事,做好防御的准备,担心国内万一发生意外,没有强大的防御是难以抵抗后金和鞑靼联合进攻的。
      这一年南京,浙江,福建三地也彻底稳定下来了。张昊没有调任,继续在三地做总督,发展这里的经济,打造强大的海军。
      湖广,江西,两广等地的官员一直担心张昊会调任到这些地方。
      面对如今的形势,其他地方的官员已经老实收敛了许多,老老实实做事,消除以前的证据。他们只要做好了,张昊就没必要过来他们的地方,如此就能免遭一场灾祸。
      起义军再次遭受到重创,几乎是全灭了。只要灾害不加剧,相信起义军就会彻底消失。
      孙传庭被调任山东总兵,招募训练兵马,做好随时北上作战的准备。
      曹文诏调任河南做总兵,防止起义军死灰复燃,随时出兵围剿。

第一四二章:项羽俘虏皇太极,局势骤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