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1/2页]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处置好四川现状的责任推卸问题后,朱树人和方孔?菀簿涂梢猿沟资┱谷?牛?谝徽虐俜洗?说陌字缴现匦伦骰??枘〈竺鞯慕?健
      日月重开大明天,可不是温情脉脉的请客吃饭。就算是请客吃饭,也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之前的陈年烂账历史遗留破事,朱树人是一点都不会背的。
      另外,说句良心话,张献忠的入川,也算是狠狠宣泄了一把四川地区数百年来积攒的矛盾,至少成都平原周边的贫富分化问题,一夜之间消失了——藩王、权贵、官员、地主,都被统统屠杀了,还哪来的贫富分化?
      这一切虽完全不是朱树人纵容的结果,他已经是尽力最快追击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悲剧最终还是客观发生了。
      等把张献忠干掉后,重新恢复秩序,经过宣泄的社会矛盾,好歹能确保将来再有个至少百十年太平。从这个角度说,这一切最后的事实受益者,还是朱树人一伙。
      正月十二日,方孔?莺驼呕脱缘仍谥厍煨菡?肆饺?旌螅?么饲爸厍旃コ钦降那嵘嗽币捕伎梢圆畈欢嘌?闷と馍耍?慷硬胖匦驴?挝鹘???至铰匪萘鞫?稀
      至于疲惫的部队和重伤员,当然就留下在重庆驻防,各部按损失情况轮换。
      朱树人至今还是湖广巡抚,此前得到的授权,也只是打到重庆为止、为方孔?莺驼呕脱栽诖ǘ??〉揭桓鲎愎恢亓考兜牧⒆愕恪:笮?司∪?Φ幕疃??砺凵闲枰?拇ㄑ哺Ш退拇ū?傅雷孕型瓿伞
      这也是没办法,谁让崇祯确实觉得朱树人这人的忠诚度,相比于孙传庭那样绝对赤胆忠心的死忠,还是稍逊一筹,略显可疑呢。
      为了提防封疆大吏尾大不掉割据,也只能玩这点帝王心术了。
      再次出征当天,朱树人亲自出城送行,跟着大部队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才快马回城,一直送到七十里外的江津县。
      临别时分,张煌言还劝他早点回去:“放心吧,有刘将军和秦总镇,分别跟随我和方抚台,定能马到功成,重庆那边也还是千头万绪,事情多着呢,再送也无益。”
      朱树人点点头:“一路小心,别看你和刘将军这一路需要迂回得更深远,但我还是相对更担心方抚台和秦总镇那一路。
      毕竟你们走岷江,还有相对大型的水师战船可用,张献忠就算主动迎击打运动战,也拿你们没办法,打不过还能顺江退却。
      方抚台和秦总镇那一路的兵马,却很难依托水军,如果张献忠知道我们各部分进合击,迂回包抄断他后路,因此敢于远离成都跟官军野战,寻求各个击破,那方抚台和秦总镇,未必能击败张献忠。
      当然,张献忠要是真这么干了,我估计他也就能狗急跳墙,临死前拖个垫背的。再想回守成都,恐怕就难了,说不定会来不及。你和刘将军如果断其归路,也有可能在后续野战中为方抚台秦总镇报仇——
      但我还是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我要的是保住我军全师,两路人马哪一路都不能被重创,就干掉张献忠!所以,及时互相联络,守望相助。”
      张煌言拍着胸脯表示一定注意,后续进军攻战途中,会每隔一两天就派出快马信使和方孔?萸亓加窳?纾?换崃粝侣┒础
      他和朱树人这番战略交流,普通人可能会听得云里雾里的,但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战术背景、也不了解他们此前几天,在重庆城内闭门军议讨论战略的始末。
      根据战前的军议结论,此番出兵的兵分两路,在最初阶段,还是合二为一的,从重庆到泸州之前,都一起行动,逆长江而上。
      泸州目前还在张献忠的控制下,不过根据最新情报,张献忠也没留多少兵马防守——张献忠此前显然很清楚,他最首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拿下成都。要不是一开始贪多务得还想把官军援军堵在长江三峡之外,他连白文选那儿都不至于留那么多兵。
      所以,泸州这种可以绕过去的地方,张献忠自然不会多留,留了也是被人各个击破,徒损战力。
      朱树人在做计划时,虽然泸州还属于敌手,但他和张煌言都已经默认那地方是官军的了,唾手可得。
      抵达泸州之后,按照计划官军才会开始分兵,
      方孔?莺颓亓加瘛⒎焦?玻?岽鱼蛑葑?膂盟??媪鞫?暇?诮?⒆恃簟⒓蛑葑詈蠼?コ啥肌
      (注:简州就是如今的成都简阳县,现在成都新的机场都已经造到简阳了,所以那地方离古成都已经不远。)
      这一路因为雒水比较狭窄,多浅滩,所以无法使用大型战船,之所以还要沿河行军,主要是为了便于运粮,作战部队还是步行推进为主。
      而另一路的张煌言、刘国能,包括刘国能麾下新收编的袁时中,以及朱树人派来的嫡系骑兵部队,则是在抵达泸州后,继续逆长江而上,一直到宜宾附近,
      从长江转入岷江,再一路经犍为、乐山、眉山,直到青城山都江堰,抄张献忠后路。他们的目的,是防止张献忠守不住成都后继续逃。
      这一路因为岷江的水量远比雒水丰沛,所以可以航行大型战船,部队安全也更有保障。哪怕张献忠发现这路人马后想来进攻,直接依托水军回撤,张献忠也是毫无办法的。
      只要注意在乐山大佛附近、大渡河和岷江交汇处,别被暗流漩涡卷走就好。但事实上,自从唐朝在乐山大佛附近修了水利,大渡河和岷江的汇流处,水情也远没有唐朝以前那么凶险了,以沈家的航海功底,完全是毛毛雨。
      最简单的速记法,就是这两路人马,一路到泸州老窖就拐弯北上,另一路继续直行,到五粮液才拐弯北上。
      再说句题外话,自古从荆楚之地进攻巴蜀,基本上入川后也是这么分兵的——三国时刘备在雒城附近受阻、庞统被刘璋军射杀后,刘备就不得不在雒城前线固守待援。
      诸葛亮和赵云就是走岷江水路南线包抄入川的,张飞的陆路部队就是走北线的,最后到成都的门户雒城会师。
      所以朱树人和张煌言、方孔?菡饷囱÷废撸?膊⒚挥惺裁创匆猓?褪侵苯幽霉湃俗畛墒煳韧椎姆桨赋?鸢妇托辛恕
      秦良玉、方国安走的就是张飞那一路,刘国能、朱文祯、袁时中走的就是诸葛亮赵云那一路。
      秦良玉、方国安的路线需要一定的安全警戒,防止被各个击破,刘国能朱文祯那一路则是安如泰山,可以绝对确保进退自如。
      ……
      有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部队也都严格执行,后续的战事自然不需要朱树人直接操心了。
      此后几天,一直到元宵,他就再重庆安抚百姓,恢复秩序和生产。
      四川地区虽然被部分屠戮了,可川东地区好歹是在正月里就恢复了官府的统治,还有半个月的时间缓口气,应该不至于耽误春耕。
      只是官僚、地主和富户被杀太多,很多土地成了无主之地,所以新来的官府重新确认地权的工作会繁重一点,要抓紧在各县挨家挨户通知,有没被杀绝全家的地主,回来认领自己的地皮。
      只要有继承人,朱树人也不至于吃相太难看直接把田都分给贫农——有钱人已经被张献忠杀掉绝大部分了,而且都是挑最有钱的优先屠杀,所以就算有活下来的,多半也只是稍微有点钱。
      这种时候,更重要的是尽快恢复生产,恢复社会秩序,所以发还有继承人的地主田地,也能进尽快安定人心,让大家可以安心生产。
      官僚买办资本可以直接没收,民族资本还是应该慢慢“赎买”的嘛,驾驭人心的道理,懂的都懂。
      除此之外,趁着春耕之前的半个多月,朱树人也要组织后方湖广的运力,再尽量多运一批土豆过来,用于在四川地区推广,至少是在川东或者说巴地推广。
      川西和成都平原,今年是没戏了,就算灭了张献忠,肯定也是春耕结束之后的事儿。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也就只能遵照旧的传统生产模式。
      好在蜀地本来就湿热,是南方气候,原本都是种双季稻的,也没法冬季种冬小麦、收麦后改种玉米。
      所以玉米暂时就不需要往四川推广了,朱树人需要操心的主粮新作物,仅有土豆一项。
      除非是将来拿下汉中盆地,汉中的气候倒是有点接近关中,有一定的麦作区,将来可以推广冬季种冬小麦,收货后初夏种玉米。
      对于没来得及在崇祯十六年,就在四川全境推广土豆,朱树人内心原本也是有点惋惜的,不过稍微实地考察了几天,找了一些幸存的四川本地基层官员深入调研了解后,朱树人也就释然了——
      四川的农业区中,山区农业主要就分布在川东,或者说巴地,也就是重庆周边。西边成都周围都是平原,都是平整低洼的水田,本来种土豆也有点浪费了。
      土豆更大的价值,在于把边角零碎崎岖的烂地也充分利用起来,所以重庆周边三四个府,包括重庆、夔州、潼川、顺庆,外加泸州府的一小部分,能把适种土豆地皮都充分利用上,就已经很不错了。
      朱树人留在重庆周边,安民编户、确权土地,组织生产,也没干别的事情,光这些就花了个把月的时间——也别嫌慢,做过基层民政工作的人,就知道这里千头万绪没一件是轻快的,一个月能理出一个大概就已经算很神速了。
      另一方面,也是这段时间,前线军务确实没什么需要他操心的,一切都还在按部就班推进中。
      从重庆去成都,实际行军距离就有九百里左右,这还是算的雒水那一路,如果是岷江那一路,因为要绕远,只会更慢。
      按照在敌占区搜索前进、一边占领一边推进,每天五十里的速度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还得考

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