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章:一切,都会慢慢变好[1/2页]

崇祯中兴 煌煌华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广生入京的时候,正赶上‘倒叶事件的高峰,北京城里每天都会有东林党的官员被抓走。
      杀头、抄家。
      用官员的话说,这叫做官不聊生。
      大家都朝不保夕的活着,谁也不知道一觉睡醒自己的脑袋还在不在肩膀上扛着。
      官场上乱哄哄的像是一锅粥。
      作为陕西巡抚,刘广生入京的阵仗自然不会只是一辆马车,现在这世道从陕西进京,光是护军就足足有近千人,因此离着京城还有十几里就被一队游骑拦了下来。
      表明身份后,刘广生将护军留在了京营,自己独自一人乘车入城。
      去年的年初时分,刘广生来过一次京城,今年再来,透过马车车窗的遮布望着城外,和印象中有些不同。
      如今的北京给他一种特别有规矩的感觉。
      沿街两侧的商铺开着大门,迎来送往一批批客人,御道上没有沿街叫卖的摊贩,也没有随意驾车或骑马的勋贵,整条御道空空荡荡,除了自己这辆马车外,偶尔也会见到几辆,但无一例外都是官府衙门的车。
      最吸引刘广生目光的还是沿街一处米行打出的粮价告牌。
      “今日粮价,斗米两钱。”
      斗米两钱,石米就是二两,这个价格要是比起明初来翻了五六倍都不止,但在眼下这个时间,已是极低的价格了。
      辽东一斗米卖八两!
      陕甘川晋一斗米卖九钱!
      京城能将粮价控制到两钱水平,这在刘广生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把车停一下。”
      心里有所惊奇,刘广生便喊停了马车,车夫不明所以但也老实照做,将车辂稳稳停好后扶着刘广生下车。
      刘广生走进米行,用手抄了一下米斗里的大米。
      上好的江南米,并不是以次充好的糙米。
      刘广生虽然没有穿官袍,但一身由内而外的官气却是遮挡不住的,米行的伙计看的真着,有心上前献殷勤。
      “这位老爷,买米吗?”
      “啊。”刘广生随口应付了一句:“看看行情。”
      伙计机灵,提上一嘴:“听老爷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吧。”
      “是吗,那你说老夫是哪里人。”
      “老爷是江西人。”
      这下换刘广生讶异了,他虽是江西人,但已经在山西任职多年。
      不由心中感慨一声乡音难改。
      “你倒是见识不浅,连老夫江西口音都听的出来。”
      伙计眉梢扬起自豪:“小的虽然只是一个伙计,但在这皇城根下,倒的确是见了不少人。”
      “呵呵。”
      刘广生笑笑,继而专注于粮价一事上:“京城的粮,缘何这般便宜。”
      本以为伙计会侃侃而谈,同自己讲解一番,没想到伙计竟然摇了摇头:“这个小的还真不清楚。”
      “不清楚?”
      “这是官府的配给粮。”
      这可真是一个新鲜词,让刘广生错愕一番,不由张嘴问道:“何谓配给粮。”
      “配给粮就是官府配给到城中各大米行的粮食,从上个月开始派发的,每月月初,城中各大米行去往衙门支领粮食,到第二个月领取的时候,支付上个月拖欠官府的粮款。
      配给粮的粮价是固定死的,我们米行从官府支领的价格是一分八钱银子,卖的价格为两钱,中间的两分差价便是我们米行的利润。”
      所谓一分八钱便可以表现为大明没有小数点,用分这个字来表现,和后面两分的分不是一个意思。
      刘广生认真听着,随即提出自己的困惑。
      “如今连年天灾,民间早已养成囤粮的习惯,配给粮的价格如此之低,民间必踊跃抢囤,如此一来,官府能供应过来吗?”
      伙计一笑:“老爷这就有所不知了,

第32章:一切,都会慢慢变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