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2章 病入膏肓[2/2页]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细思考了一番,决心为学生说句话,“如今天下并非没有为大清效死力的汉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此人向来勤勉,忠于大清,连弟弟都战死在了同粤匪交战的战场上,是个可用的人才。”
      “曾国藩当真可用?”
      道光有些不确定地询问了一句。
      听到这里,次,大清朝除了解决民族问题以外,还需要解决财政问题,而解决财政问题的前提就是进行新政改革,需要完成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实力,而这就需要清廷尽快收回地方督抚手中过大的财权和兵权,可问题是大清朝真要强行收回来,那么地方又往往会陷入了糜烂之中,到时候同样是一堆问题。
      至于再往后的军事问题,或者是外交问题等等,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麻烦,因为光是前面几关,大清朝就已经过不去了。
      想到这里时,祁隽藻也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
      .......
      时间很快就到了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就在清廷忙于左支右绌之际,就在复汉军也忙于调理内政之时,太平军的动作却显得有些过于雷厉风行了。
      自从太平军三月从襄阳出发以来,四月份就拿下了河南重镇南阳,而等到了五月上旬的时候,太平天国天王的旗帜就已经在许州的城头上高高飘扬,距离开封也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可偏偏就这一步之遥,却让太平军陷入了难言的困境之中,原来随着战火在河南境内蔓延开来,百姓们也纷纷舍家弃业躲避战火,而清军又早早在河南坚壁清野,打下来的官仓和粮库里往往又是空空如也,使得太平军的粮食供给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东王杨秀清为了尽快筹措到粮食,只能将大军现行展开,分别前往各地募集粮食,而此番重任则是交给了北王韦昌辉,韦昌辉为了尽快完成命令,也只能带着人四处征粮,引起了河南百姓的强烈抵制,并没有征集多少粮食。
      按道理来说,太平军虽然缺粮,但也不至于缺到这个地步,但凡能攻下开封,光是缴获开封的粮食,都足够好好吃一顿,不至于出现断粮的风险。
      杨秀清的确有这个冲动,但是他自己却抑制了这股子冲动,只因为今日的太平军亦非昔日,现如今太平军抛掉老弱病残后,光是青壮还有二十五万人之多,而这二十五万人当中,这有区区不到两万人才是在广西和湘西参加太平军的老兄弟,剩下的这些人他们固然投靠了太平军,但是却并不相信洪秀全和杨秀清这一套把戏。
      因此,杨秀清为了让决战不出现任何隐患,决定先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对下属的兵丁们进行一番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到太平奥义——过去在广东的时候,这一招堪称无往不利,底层百姓们在走投无路之际,往往就会主动加入太平军。
      按理来说,这一招也不应该会失败,但是洪秀全也好,杨秀清也罢,却忽然意料之外地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很多新兄弟根本不懂广西话和客家话,他们大部分来自湖广或者河南,双方堪称是鸡同鸭讲,教育作用自然也极为有限。
      为了突破这一点限制,杨秀清只能在军中选拔一些懂双方语言的士卒,用来充作说书先生,专门用来给新兄弟们进行教育。

第272章 病入膏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