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考虑到旗下大爷们压根没有半点农业知识,他们还提出了一个非常贴心的主意,那就是可以把土地租给一部分汉人,让这些汉人去当佃户,到时候八旗大爷们就可以安安心心收租度日,到时候省下来的银子还可以用村屯都是顺治元年后所建。
到了顺治八年的时候,清廷甚至还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甚至用耕牛、种子来奖励移民垦地,并且以开垦面积之多寡,决定地方官的升迁,或赐匾额,高悬门第,以示褒奖,由于政策非常优惠,便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前往辽东,甚至有许多地方都是整村屯迁来,有效推动了辽东人口的增长。
到了康熙年间时,移民垦荒的政策得到了进一步支持,不仅扩大了东北的垦殖范围,且要求各省荒地自康熙元年起五年内必须垦完,完成者甚至会给与种种政策上的优待,从而确保辽东人口和土地得到了迅速增长,到了康熙四十年后,东北地区的农业水平已经连年丰收,甚至开始向关内出口粮米。
后来雍正继位后,他进一步推动移民垦田的政策,甚至还开放了部分蒙古地区,允许汉人入边屯垦,且垦地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奉天附近,还进一步深入到吉林、黑龙江地区。
此外,雍正不仅对移民垦田大力支持,甚至对越禁长白山一事都采取了优容政策,他甚至曲加庇护越禁犯科的流民,也不去管私挖人参,命令刑部以及辽东方面的官员,让他们对私刨人参的罪犯采取了从轻处理的政策。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当时的清廷并不存在所谓的偷越边界的事情,因为这事从根本上就是合法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清廷还处于相对优势的时期,并没有将进入辽东的汉人视作为威胁
直到乾隆时期,政策才突然出现了大变样,乾隆皇帝屡屡下令严禁在辽东移民,且严格盘查出入山海关的旗民人等,并加强边口的巡守能力,还惩处了相关处理不利的满清官员。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穆彰阿脸色有些发紧,他将一条条听上去就很屈辱的条款念了出来,最终深深跪在地上,“奴才以为,此等要求着实......着实有些过了......只是不敢瞒着皇上,故而冒死启奏。”
道光皇帝看了一眼穆彰阿,却罕见地并没有发怒,只是叹了一口气,“穆彰阿,你一心为国,朕如何不知?这些夷人不知礼义廉耻,不知上下尊卑,多有冒犯实属正常,朕也不会因此怪你,眼下国事艰难,你我君臣都需相忍为国.......都不容易啊.......”
第245章 相忍为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