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宗教起义,可本质上依然是农民起义和流民起义——这种模式或许可以推翻旧的体系,但是却无法在废墟上构建出新的内容,也导致这些起义大部分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洪仁?不由得一愣,但是他却没有急于反驳,而是仔细揣摩着赵源的想法。
“赵兄,你所说的的确有一定道理,可如果不采取这种办法,只怕更难凝聚人心......不知赵兄以为呢?”
实际上,赵源自然是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造反团体而言,必须要有自己的最高理想,只有围绕着这个最高理想去行动,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如果说得更加直白一些,最高理想本身服务于阶层,就好比太平天国起义,后来也的确颁布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即《天朝田亩制度》,确定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质是农民起义,那么其对立面也就不仅仅只是满清统治者,还有广大的地主士绅阶层,因此后来太平军所到之处,便大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并且将土地分给无地农民耕种的场景。
这样一来,痛快倒的确是痛快,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过许多问题,比如它所面对的敌人太过于强大,各地大肆兴起士绅团练本身就是对太平军的强烈反扑,而不仅仅只是满清能调动的力量,失败也就再所难免
其次,太平天国的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出于维系统治的需求,规定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自给的部分外,剩余的一律上交圣库,这么一来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巨大的打击,陷入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陷阱当中。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并非偶然,跟内斗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原因,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太平天国的所有理念都过于超前,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当然,赵源也明白无法改变这一点,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根基上的东西,只怕没有那么好改......罢了,无论我们走在什么道路上,可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洪仁?默默点了点头,将这番话默默记在了心里。
当日,二人大醉一场。
.......
第54章 民族自强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