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3章 捡漏[2/2页]

黄泉手记 慎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封门村能被誉为第一黑市,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此地的下限,就要比大多数拍卖会的上限还高。
      我逛了几个摊位,忽然被一柄五代时期的长剑吸引了视线。
      这柄剑是残剑,剑身已经严重腐蚀,而剑柄上却刻有“隐皇xxx”字样。
      看到这两个字,我大致推测了一下,感觉上面写的应该是“隐皇帝用剑”或者“隐皇帝乾佑”及“隐皇帝承?”等字样。
      这个隐皇帝,是后汉隐帝刘承?死后的谥号,乾佑是他在位时的年号。
      后汉作为历史上最短的朝代,后汉统治时间只有区区四年,后汉高祖刘知远曾在效忠于唐明宗李嗣源及晋高祖石敬瑭时颇得战功,于公元947年六月建元乾佑,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结果刘知远福厚命薄,在建国后的第二年正月就病死了,年仅十八岁的刘承?少年继位,却大权旁落,为了夺回朝堂的控制权,诛杀杨?与史弘肇等人,同时准备除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结果被郭威反杀,江山易主,郭威自此建立后周。
      后汉成立的几年中,朝堂上内忧外患,刘家父子连朝政都没理顺,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自古以来,越是强盛的王朝,因为文化与文明的高度发展,流传的古董也就越多,反观后汉这种只存在短短几年的朝代,除了在史书当中留下寥寥几笔,几乎没有文物存世。
      一个仅仅存在四年的朝代,是绝对不可能修建皇陵的,而且后汉还被灭国,所以二十一岁的刘承?被杀后,葬在了刘知远许州阳翟县的“睿陵”附近,称作“颍陵”。
      刘知远前半生过得穷困潦倒,基本上是饥一顿饱一顿,刘承?登基后的精力都耗费在庙堂争斗上,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情大肆修建皇陵。
      所以这爷俩的墓虽然名义上是皇陵,但规模啥样,大家猜也能猜得差不多。
      在这种条件下,郭威能将刘承?埋在颍陵,就算仁至义尽了,以后汉弱小的国力来看,恐怕也不会有太值钱的陪葬品。
      这把古剑款式寻常,如果没有上面的铭文,无非就是一块烂铁,所以这应该不是刘承?死后打造的仪剑,而是在生前用过的剑柄上,刻下谥号作为陪葬而已。
      如此一来,这把剑的出现就变得有趣了,至少它也算是那个短命王朝的见证者。
      我断定这剑不是赝品,蹲在摊位前,看向了戴着面具的摊主:“朋友,这把残剑怎么卖?”
      摊主用手比画了一下:“八百万。”
      我被摊主给逗笑了:“这东西虽然是皇帝的陪葬品不假,但却是一个短命皇帝的陪葬品,这么一把倒霉鬼之剑,你要这么多钱
      “这东西虽然没什么价值,但后汉的文物,你全世界淘换,又能找出来几件?”
      摊主耸肩道:“这东西摆在家里,那可是至高无上的牌面啊,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
      摊主说得没错,我要这把剑,就是看中了它的历史价值,如果能把此物拿下,在冷先生那个收藏为主,金钱次要的圈子里,一定大受欢迎,搞不好还能把我花出去的一千万赚回来。
      我盯上这把剑就是为了捡漏,压低价格说道:“这把剑的价值,无外乎在于上面的铭文,而且这铭文也不全,我买你这上面的隐皇两字,每个字给你一百万,让我拿走,如何?”

第343章 捡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