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此乃务实阴阳之争也!(求订阅)[2/2页]

大秦国相 一两故事换酒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他寄希望借此重新赢得始皇信任。
      因而这几日一直埋头书海,最终将儒家的言灾异述天道,跟墨家的天罚理论结合,启发性的将天人感应学说更进一步。
      天为至上的人格神,一旦君主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他相信。
      自己这番言语定能博得始皇瞩目。
      而且他还别出心裁的将天跟君主合而为一,给皇帝的尊位及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眼下天人感应理念已十分完善,始皇对天下如此重视,又岂会不对他委以重任?
      想到这。
      周青臣心中也颇为振奋。
      周青臣的言语一出,大殿再度安静下来。
      原本面色有些难看的良相公此刻面露出了笑意。
      他知道。
      自己一方已胜券在握。
      天人感应一说由来已久,随着这些年谶纬之学日渐泛滥,这个学说已越发为天下接受,这也是这次的荧惑守心能引得举国恐慌的原因。
      对于这次的大争,良相公其实早就料到了。
      这是天下之必然。
      大争之世有一个奇特现象。
      求实之风最烈之时,往往意味着阴阳学说最盛,两相矛盾而并行不悖,眼下随着天下一统,求实之风跟阴阳学说注定要分出一个高下,这也将是天下思想日后的分野。
      只不过在良相公的预估中,这次大争来的有些太急太快了。
      甚至快的有些惊人。
      因为天下时势远没到冲突最烈之时。
      按理还没到时候。
      尤其秦国过往盛行求实,而关东风盛行阴阳,两者虽相悖,然并没有爆发实质冲突,因而在他过去的预料中,并没有想过会如此早就引发,不过他也并不在意。
      因为胜负是注定的。
      其时,随着儒家、方士被朝廷驱逐,阴阳学说在朝中已成气候,阴阳学说主流形式大体有阴阳五行、天文立法推演、星相(占云、占气、占候)、占卜(龟筮、蓍草筮、钱筮等)、堪舆、相人等六大流派。
      不过阴阳家跟其他学派不同,各大流派互相之间很团结。
      在互相协助之下,阴阳家在朝中地位不低。
      无论是官府还是民众,无不以阴阳家诸流派提出的种种预兆,以为国事家事的重要参证,一有预言便能迅速流传开来。
      然则。
      秦终归有务实之风。
      参证归参证,却又不尽然全信。
      因而阴阳家在朝中有一定地位,然地位却相较有些不上不下。
      然正因为此,秦就形成了一种很怪异的风貌,即有求实之风为本,而又不排斥神秘启示。
      例如大秦立国时,公然以典章形式宣布水德国运,焚书不焚卜筮之书,也将卜筮之书视为医药种树等同等的使用知识。
      不过良相公却是清楚。
      务实跟阴阳之风,毕竟是相悖的,也注定会爆发冲突。
      因而阴阳家一直在暗中使劲。
      这也是为何六国贵族和方士儒生炮制出的‘亡秦者胡也、‘明年祖龙死、‘始皇帝死而地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种种预言,能很快就传遍天下。
      其中同样有阴阳家在推波助澜。
      他们需要借这些神秘启示式的预言而扰乱天下,继而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朝堂的地位,同时让朝廷对他们产生一定的依赖,甚至是到必须倚重的程度。
      想到这。
      良相公目光微不可察的看了几眼张苍,而后又移到了李斯蒙恬等少数几人身上,满朝文武大臣,最为棘手的就是这几个法家、兵家人物。
      法最为务实。
      而秦法更是讲究有理有据。
      所以这几个法家、兵家人物,才是这次朝堂争议的焦点,至于其他大臣,他其实并不在意,其他人首鼠两端,谁赢他们帮谁,唯有他们跟法家是必须要纷争到底的。
      随即。
      良相公似想到了什么。
      目光缓缓移到了殿下的皇子区。
      他双眼紧紧的盯着扶苏,扶苏作为大秦储君,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若是扶苏开口,或许会对朝臣的决断有所影响。
      不过
      大秦从一开始就没有禁阴阳一脉,这其实已表明了一些态度。
      所以良相公心中还是很安定的。
      大势在我!
      良相公心念一定。
      没有再四处张望,老神叨叨的端坐。
      这时。
      眼见殿内局势一边倒。
      扶苏却是有些坐不住了,他却是不能任由局势倾倒。
      他起身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博士仆射所言差矣。”
      “子不语怪力乱神。”
      “《尚书》为儒家经典,有何会赞成怪力乱神一说?”
      “再则。”
      “我扶苏过去也曾痴迷儒学,对儒家书籍也有过一些了解,我若是没有记错,孔子分明强调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真的是上天降下灾难,又岂是常人能阻止的?更何况凭借所谓的祈神祭祀就能赢得神灵宽恕。”
      “此言何其谬也!”
      “至于尔等言语中的天地意志,这更是荒谬中的荒谬。”
      “何以天之自然也,以天物口目也。”
      “何以知天物口目也?”
      “以地知之!”
      “然天地安得千千万万手,并为千千万万物乎?”
      “在扶苏看来,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将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天道自然也,无为。”
      “如能谴告是有为,非自然也。”
      “如果正如博士仆射所言,什么都是受命于天,为什么过去上天不代代降生尧舜那样的领袖,而偏偏生出‘失道废德的‘庸庸之君?然后再谴告之?”
      “这岂非不多此一举?”
      还有一章,大家明天起来看吧。
      今天其实不该这么晚第二更的,就是倒霉催的,出去理发被晾了,导致我直接着凉了。
      贼郁闷。
      艹!
      (本章完)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此乃务实阴阳之争也!(求订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