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五章 投其所好!(求订阅)[2/2页]

大秦国相 一两故事换酒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众人目光微惊。
      李斯在沉思了一下后,眼中露出一抹了然之色。
      他已大概想到了。
      而其他老臣在沉吟片刻后,也是露出明悟之色,只是眉头不禁皱紧了。
      见状。
      扶苏也清楚。
      这些朝臣都想到了。
      他笑着道:“正如诸位大臣所想,扶苏给出的第二种办法,便是直接给与这些士卒官职,虽然只是一些微末小吏,但相对而言,也算是一种奖赏。”
      “我曾听一人说,人生在世,不过名利二字。”
      “田宅为利。”
      “功名则两者兼有。”
      “不过诸位大臣也尽管放心,关中的官吏数量虽然缺少,但相较于关东缺少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关中毕竟乃大秦核心之地,对官吏的要求择选相较也会严格不少,因而军中大部分士卒最终都会安排到关东,以此来填补地方官吏的空缺。”
      “另外。”
      “我知道诸位大臣心有疑惑。”
      “认为这些士卒大多难以担任官吏之职,然我前不久曾去过军中,对军中情况有过一些了解,而据我所知,在座不少朝臣其实都有参与讨论过当年戍卫制的设立。”
      “只是诸位过去过去操劳政事,有些疏忽了戍卫制的作用。”
      “我在军中时,就曾亲自看到,士卒为了完成每日的戍边任务,很多都会自学文字,同时也会去学习相应的算术,军中其实已算是一个小型的学室,只是学的东西没有学室那么严谨,自然也不会没有那么复杂深邃,但军中士卒毕竟身处边荒,对边地的情况了解更深。”
      “两者其实算各有千秋。”
      “若是给他们一些时间去学习律令,未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吏。”
      “不过扶苏也清楚,戍卫制问世时间尚短,诸位大臣对军中的情况难以了解,更谈不上掌握,但扶苏所言句句属实,若是诸位不信,可找上将军蒙恬,李信将军相问情况。”
      “到时诸位就清楚了。”
      说到这。
      扶苏也不禁感慨一声。
      他沉声道:“大秦的确有很多问题,但很多问题其实在各种新政之下,已找到了一定的解决之策,只是朝廷对自己推行的大政执行太过粗糙,追求的也过于片面,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方向,若是朝廷能正视那些制度,或许大秦根本不会陷入到当下的棘手困境。”
      “不过眼下也不算晚。”
      “若非上次去军中,扶苏恐也意识不到戍卫制的优越。”
      扶苏摇摇头,心中五味杂陈。
      殿内其他官员也微微侧目。
      戍卫制?
      这已有些时日了。
      甚至之前根本未被放在心上。
      他们当时就随口议论了一番,主要目的也是为抵御匈奴,谨防匈奴扰边,杀害大秦子民,但听了扶苏的话,他们才后知后觉,戍卫制眼下其实已初见成效了。
      只是这些年他们的目光都局限在了朝堂。
      根本没想过边荒的情况。
      更没想过戍卫制下军中会发生那些变化。
      一时也是唏嘘不已。
      冯去疾面色微异。
      当年戍卫制,他其实出力颇多,其父是冯亭,当年冯亭因不满韩王将上党献给秦国,连人带城投靠了赵国,只不过后面其父冯亭战死长平,宗族分散,而他当时年仅十岁,流落边地,亲眼见过匈奴侵略找地的惨状,也见过赵人抵御匈奴的情况。
      因而大秦开国后,便提出了戍卫制。
      想在边荒驻守大军,防范匈奴侵扰,保证边地的太平安宁。
      不过当年只是随口的一句建议,眼下听到竟被扶苏这么看重,也不仅有些恍惚,神色不禁回想到了年幼之时,在赵地华阳遭遇匈奴人侵扰的惨状,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他也曾出入疆场,只是后面被始皇看重,也算是千金买骨,任命为了右丞相。
      但实际职权并不是很大。
      只是用来平衡朝堂内外势力,这一点冯去疾自己也清楚。
      因而大事上基本都以李斯为尊。
      冯去疾的神色变化,一旁的李斯自是察觉到了,他似想到了什么,目光微不可察的扫了眼扶苏,眼中露出一抹意味深长之色。
      他基本猜到了扶苏的想法。
      扶苏前面刻意提到自己之前说的话,眼下又提到冯去疾参与过的戍卫制,恐就是在借此博得两人的认同感和好感,好让他们两人最终能偏向扶苏,同意扶苏的建议。
      如此心思,实在不俗。
      李斯此刻也不禁高看了扶苏一眼。
      扶苏眼下的这些小动作,放在过去,恐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眼下扶苏却就这么使出来了,而且还表现的很是自然得体,私下恐费了番功夫。
      不过他们作为大秦丞相,自不会因此就有所偏移。
      但扶苏所说的建议,的确很有可取之处,也的确有独到见解,相较于朝臣过往的建议,更加别出心裁,也更加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即便是李斯,也不得不承认,扶苏的建议的确是当下大秦最好的应对之法。
      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只是一个入学,一个为吏,对底层官吏影响很大。
      他曾当过上蔡小吏,对此是有自己的见解的,这两个政策一旦推出,对地方可谓是石破天惊,到时地方会发生什么,即便是他也难以预料。
      因为底层官吏最为现实。
      这两个政策已触及到底层官吏的根本利益。
      殿内很是安静。
      所有人都在此刻噤声。
      就连杜赫此时都闭口不言了。
      扶苏也没有再开口,静等着朝臣给出建议。
      良久。
      一直没有动静的李斯,终于站起了身,这位老臣已年近七旬,身子骨大见削弱,不过精气神还十分旺盛,他拱了拱手,沉声道:“殿下之法,的确当有定论了。”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五章 投其所好!(求订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