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2章 震后的唐城[1/2页]

大国军垦 大强67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唐城的抗争救灾在这个冬天已经进入了尾声。最起码,已经没有人还会住在帐篷里。
      这一年,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着着自己受灾的同胞们。坚持着没有要国际上的一点援助!
      那个时代的人跟后世是不太一样的。他们的信念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造好了一栋栋房子。尽管这房子还很简陋,连屋顶都是薄薄一层泥,然后上面盖上油毡再用转头压好。
      冬天的取暖只要有房子就不用担心了。唐城不但是冀省的个i工业城市,也是煤都。
      哪里有煤都的人会被冻着?在全国人民都用蜂窝煤煤球的时代。
      唐城人民用的可都是从不会掺土的煤块。
      叶雨泽的姥姥家房子也造好了,他们没有造在到处都是棚户区的街道上。
      而是在队部的旁边造了一栋四间的大房子。
      唐城也有水泥厂,钢厂。所以建材是不缺少的。
      这四间房子在当地虽然谈不上豪华。但绝对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了。
      姥姥常常对别人说:“我这可是沾了我外孙的光了。”
      二姨他们本来也住在一起。后来趁着这个机会自己也造了房子搬出去了。毕竟也是结了婚的人。
      大舅舅还在青岛当兵,所以房子里只剩下老两口和小舅舅。小舅舅比叶雨泽大十岁。高中今年也毕业了。
      姥爷是山东人,只是小时候就跟着爸爸下了关东。后来长大父亲已经去世,他自己又来了唐城。
      因为能干,就在唐城落户了。而且当了城郊一个大队的生产队长。
      说是城郊,其实就是城中村。队里也没有多少土地,他们就是负责城里的蔬菜种植。
      每天各个合作社卖的蔬菜都是他们供应的!
      每天早上,姥爷和车把式赶着马车,把地里的蔬菜送到一个个合作社。
      那时候的市民都是很羡慕他们的。因为他们既有供应粮,还有自己的口粮地,所以每年的大米都是不用买的。
      加上蔬菜基本不花钱,所以在当时。他们虽然还是挣公分,但是生活状况比一般的工人要强一些。
      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孤儿,有亲戚的都被亲戚领走了。没有亲戚的让没有孩子的家庭认养。
      然后剩下的,都被外地没有孩子的家庭领走了。从此以后,他们跟这座城市再无交集。
      这场灾难留给唐城的不仅是棚户区,还有很多拄着双拐,或者坐在自制的小车上靠手撑地前行的人。
      生活到是不用担心,政府和他们所属的单位会一直发救济金。能维持他们基本的生活。
      姥爷坐在马车上常常迷糊,想不起来地震前的唐城是什么样子的?
      队里很忙,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是在下工以后才盖的。因此多了很多无师自通的泥瓦匠。
      建材都是政府供应的,有一些免费,有一些需要花钱。但是要的都不多。
      姥爷他们白天时间都在忙着种植蔬菜。那时候他们的口号就是不能让唐城人民没菜吃。
      而且在冬天来临前,他们必须建设足够的大棚。能种植出冬天的蔬菜来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
      虽然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人还在习惯在冬天来临前储存足够吃的大白菜。
      耿喜儿爸爸在地震中

第172章 震后的唐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