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二三章 朕觉得还是南迁好[2/2页]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煜煜吃鱼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朕手中的这一本《恭请陛下龙归南都以防北侧奸人祸害》,乃是三日前南京大小文武官员联名上书,又由英国公派自己唯一的孙子小公爷徐鹏举连夜送到豹房给朕的。”
      说完朱厚照就举起了自己手中的奏书,“龙归南都”四个大字十分醒目,立马就让站在最前边的几个重臣心里一阵慌乱。
      顿了顿,朱厚照又一脸深沉的说道:“朕一想到那群南京城里赤胆忠心,为我大明默默的奉献着自我的文武百官,心里就是一阵愧疚啊!都是因为朕,才让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让他们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再者他们也说了,那南京城本就是我大明的开国第一都,若论祖宗之法,朕确实应该南迁回去,以全祖制。”
      “那么,诸位爱卿又是怎么看的呢?”
      看着陛下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刘健的嘴角不自觉的抽了抽,最后还是礼部左侍郎戚跃春先行开了口。
      “回陛下的话!若按祖宗之法,这南京的确是我大明的开国第一都,可是正如陛下先前所说,时代在发展,在进步,若是固步自封,不随之变化,那就是自取灭亡之道。”
      “当年太祖定鼎天下,落都南京,那是因为国家初立,百废俱兴的缘故,而如今在陛下和历代天子的精心治理之下,我大明已经是国泰民安,兵强马壮,自然没有了回都的必要,否则也只是徒费钱财,耗损民力罢了。”
      礼部左侍郎戚跃春才说完,在场的人都满意的看了看他,不愧是礼部出身的老学究啊,一开口就是用陛下自己的话搪塞回去,实在是高。
      戚跃春话音刚落,左佥督御史张鹏祺也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戚大人言之有理。再者当年太祖可没有说过只有南京才能作为都城的话语,但我大明可是实实在在的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制。当然啦,如今还有陛下您武宗治天花的功绩。所以就算是要论祖制,那也还是继续留在北京戍守国门为妙啊!”
      “是啊,陛下,如今在北京城里一切都是蒸蒸日上,又何必徒费精力南迁呢?若是让不明真相的人听了去,还以为是陛下您怕了那北方的鞑靼和蒙古人呢!”
      一时间,大臣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有的夸奖朱厚照的功绩,有的引经据典讲些大道理,有的则有些激将的问朱厚照莫非是怕了北方的敌人?
      对于这些人的屁话,朱厚照都是不置可否,笑眯眯的看着这群人的表演,再看看刘健等人,虽然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但是其腿上的动作却是出卖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朕倒是觉得,还是南京好一些。”
      “这北京城虽然雄伟巍峨,但每逢冬夏两个季节,就是严寒和酷暑,太后老了,可经不起这样的气候了。而南京城有山有水,四季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么分明,太后一定会喜欢的。”
      “再者,依靠着南京的水运枢纽,我大明的水上贸易必定会大大发展起来,到时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还有,朕的大明皇军和北洋水师都是海军,想要训练可是需要水的,所以这人杰地灵的南京城,不愧为上上之选啊!”
      听完朱厚照一个接一个的理由,最后还是绕回了大明皇军和北洋水师的归属权之上,偌大的奉天殿内顿时又安静了下来。
      最终,刘健叹息了一声,眼底则露出了一丝精芒,开口道:“启禀陛下,昨夜大同来急报,蒙古人叩境,军国大事,还请陛下加急处理!”

第二二三章 朕觉得还是南迁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