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古代街道[1/2页]

我在清朝有套房 轻风千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郭子涛观察着附近情况,县衙大门前是一条宽阔的街道,人来人往,估计是县城的主干道。
      街道两边是各种商铺,在郭子涛视线范围内,医馆、当铺、商店、客栈、妓院等皆有。
      郭子涛仔细想着,刚穿越过来时所在位置,是在某商铺背后的小巷子。
      在每栋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正是郭子涛要找的地方,找个无人的小巷子尝试穿越。
      郭子涛向县衙左边街道走去。
      这县衙左边第一栋房屋,是一间医馆。
      在医馆门前,有一头驴牵引着的车,车上装满物品,看上去都是些便宜货。
      这时候,有似乎是母女的两女被赶出医馆。
      “去去去!没钱就滚!”
      这是没钱看病的人,郭子涛暂时没心思去管闲事,先处理自己的事情。
      他在走到医馆侧边,观察跟下一栋建筑物之间的小箱子,箱子间隔比较大,有行人走路,显然不适合尝试穿越。
      在医馆左边的店铺,只见有数名女子在店里挑选商品,这是买胭脂水粉、日用品的商店。
      再走到商品旁边小巷,只见小巷转角处有个乞丐在那坐着。
      再往前走是一间当铺。
      既然是当铺,郭子涛还真想尝试一下,用现代物品在这时空换钱,迈步向当铺走去。
      走入当铺,这里的人见郭子涛头上没辫子,都显出异样的眼光。
      郭子涛取出两张银行卡,放在当铺窗口,说道:“给我一百两银子…不,五两金子,我就把这两块值钱之物当了。”
      话刚说出口,郭子涛才想起,从古代到现代,银子和金子的兑换比例是越来越低的。
      在清初的时候,金子和银子兑换比例为一比十。
      到了这个时期,恐怕要贬值到一比二十了。
      要是到了现代,银子进一步贬值,金价和银价相差六七十倍,如果在这里兑换银子,那可就亏大了。
      当铺店员拿起银行卡时,立即显出惊讶之色。
      要是正常普通之物,具体典当多少钱,店员自己就能做主,对于这种特殊之物,店员就不好作主了。
      店员立即把掌柜叫来。
      一个留着长胡子的五十多岁老者来到窗口,看到两张扁扁的方形之物,惊讶了一番,这做工和面料,都是大清所造不出来的,肯定是西洋货。
      他快速估算着价值,要是卖给那些喜欢收藏的有钱人,或许能卖出二百两银子。
      对银行卡检查一番后,又再看着郭子涛,见他头上没有辫子。
      郭子涛道:“你别管我头上如何!要是肯当五两金子,我就把这两块无价之宝当了。”
      掌柜道:“这东西做工是很精细,可中看不用中,最多值二两银子!”
      这是当铺的惯用伎俩,故意找借口把价钱压低。
      所谓中看不中用,完全就是瞎话,许多古董同样是中看不中用,还不是照样很值钱。
      “一口价,五两金子。要是不当,老子去其他当铺!”
      在说话的时候,郭子涛把两张银行卡取了回来。
      说毕,转身迈步离去。
      在即将走出门口时,掌柜回话了。
      “行行行,本店吃点亏答应你,就五两金子,死当。”
      所谓“死当”,指当户既不赎当也不续当的行为,相当于把物品卖给了当铺。
      郭子涛点头同意后,掌柜叫人去称金子。
      这时候,有两人走入当铺。
      年长者是三十余岁的妇女,脸色苍白。
      年幼者是十四五岁的少女,衣着面料普通,虽然未施粉黛,却掩饰不住那绝美的容颜,她瓜子脸,五官精致,身材胖瘦适中,正扶着母亲,一副焦急之色。
      这正是刚才被赶出医馆的母女。
      那母亲看上去病得不轻,要是没有女儿扶着,恐怕就要倒下了。
      两人走近窗口,少女把一双玉镯放在窗口台面。
      “看看这双玉镯多少钱!”
      她没说本地粤语,说的是不纯正的官话。
      店员拿起玉镯打量一番,用官话回应道:“这玉镯不值钱,就算是死当,顶多给你当七百文。”
      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文钱。
      妇女惊讶道:“七百文?这玉镯当初用五两银子买的!”
      店员不以为然道

第3章 古代街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