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俺从边疆到长安办理些军务,顺道到京兆尹衙门去打听过姜五兄,结果听说他…”
说到这里,萧峰的鼻子酸酸的,心里不禁为姜五郎难过了起来。
也许,姜五郎真的为自己而死。
“唉…吾儿死的很冤呐!”
姜老头禁不住老泪纵横,他哽咽着对萧峰说道:
“五郎自从仁寿元年冬,押送一批囚犯发配到云中,回来之后,不知咋的一直就闷闷不乐,老夫问他几次,他隐隐约约的说起。”
“大概是一位少年,由豪门权贵家派人送来,让他当成囚犯发配到了边疆,事后,他很懊恼也纠结,说他是做了件好事呢,还是件坏事?”
“刚过完年不久,有天他回家来失魂落魄的,他对老夫说,他被人设套作弄了,欠了一屁股的赌债…”
“从那天起,家里和他的衙门里,经常会有债主上门讨债,搞得名誉极坏,五郎他情绪低落,借酒浇愁。”
“没过几天,他被京兆尹开除了,五郎就因此离家出走,一个月后,由京兆尹衙门通告到家里,说姜五被债主追杀而亡。家人连尸首都没见着啊。”
“更加绝的是,官府衙门又把家给查封了,说是许多债主到衙门告状,要求姜家还钱。”
“没办法,老夫带着儿媳和两个孙子,跑到西城来租了这套房子住,这可苦了老夫的儿媳和两个孙子。”
姜老头用手颤抖抖地抹去眼泪。
“那姜五当时的债主有哪些?”
“五郎的债主好像有七八家,但最大的债主,是西城洪门赌坊的莫老大。”
西城洪门赌坊的莫老大。
萧峰用心记下了。
听着姜老伯断断续续的叙述,萧峰皱紧的眉头锁得更紧。
“姜老伯,那你的腿又是怎么回事?”
姜老伯喝了大碗的水,继续叙述。
原来,姜老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还债,自己到承运门码头去做记工伙计。
长安有东西两市。
东市位于承天门附近,主要为长安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供应。
如柴米油盐,丝帛布匹,锅碗瓢盆之类地杂货,因此又叫杂市。
而西市在承运门附近,主要是大宗货物的交易市场。
通过大运河,将来自江南和安南的稻米丝绸等货物,转运上岸。
在西市这里,设立大片的码头仓库,为了照顾商船装货卸运。
西市是沿着开凿的运河而建。
有码头,必然需要装卸货物的苦力。
长安西城的男人,大多便是在码头做这样的苦活。
他们整日里当牛做马,运送无数的物资,保证着这座伟大城市地日常供需。
像码头这种龙蛇混杂的地方,自然免不了有帮派争斗,争抢地盘。
古往今来,江湖帮派就是槽运开始,慢慢发展壮大的。
这里的江湖帮派,不同于原先那些古武剑客游侠的武林帮派,为了争武林第一门派这样的虚名,打得昏天黑地。
以槽运为核心的江湖帮派,他们争斗的是利益,而非虚名。
背后就有士族权贵的影子。
那些靠卖力为生的苦力,也很自然地拉起了帮派。
为了争抢活计,互相之间经常厮打,殃及无辜。
第174章 为身世,夜访姜五家—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