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九十一章:南巡[2/2页]

崇祯本科生 坤琳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皇上恕罪。自从朝廷开海之后,凡是胆子大的都出海发了财了,明间传说,现在一个海商抵得上以前十个盐商。有钱的人多了,奢靡的风气自然就形成了。虽然朝廷明令禁止圈养我国女子为妓为娼,可是架不住大量朝鲜、倭国、以及南洋土着女子涌入内地。甚至有一些人,连那黑女和金发碧眼的西洋女也偏爱起来“回答朱由检的人是陈确,现任松江府同知。
      “法无明令皆可行。朝廷又没有说不准外国女来从事娼妓,这件事朕以为只可劝解,不可阻挡。”朱由检脸上微微一笑,他确实没想到现在江南已经成了世界的经济中心了,看来全世界的人都在朝这里积聚。
      “如何劝解?以臣之间,就应该把这些人抓起来,狠狠地出出他们的洋相。”陈邦彦愤愤地说。
      “说到底还是钱闹的。如果大明的富庶人家把银子花在其他地方,就不会整日里钾妓烂赌了。”顾炎武说。
      “朕认为顾爱卿说到点子上了。同样的,朕还以为这件事和陈爱卿说的国内的内需不足是一个根儿子上的事。富裕人家吃饱穿暖之后,想不出别的花钱的路数,也就花天酒地,奢靡成风;而穷苦人家却是舍不得花那些钱的,但是也不愿意在别的地方消费,国内当然内需不足。
      譬如说江西的瓷器,就连老百姓都不愿意买。难道是不好用吗?朕看未必。主要是老百姓舍不得花这个钱,他们宁愿用黑陶碗吃饭。还比如朝廷现在造纸和印刷技术成熟了,一本书的售价是以前的二十分之一,报纸更是便宜得很,可销量依旧只是朝廷官员以及各地的学子。
      为何?皆因为观念没改变过来。我们治下的百姓,还是仅仅只追求吃饱穿暖,或者有钱了也是胡乱花销。这是思想的病,得治。”
      朱由检一口气说了很多,倒是把现场听楞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员,从来没听到过如此多新鲜的观念。圣人书上教人向善也没把道理讲这么通透过。
      “臣等请奏陛下教我们治理之法。”一群大臣扑通都跪地上。
      朱由检有史以来第一次感觉自己开了挂,王霸之气外露啊。
      “全民办学,整体提高国民素质。要让我们的百姓,人人识字,开拓民智,知廉耻,懂仁义。同时,大力推广新学,告诉百信新事物的好处,推动内需。”朱由检把心中早就想好的方案说了出来。
      别以为一个穿越者学了点后世皮毛的知识,就能带动一个时代的进步了。以一人之力,想要去提升一个时代,是不可能的。这么多年,大明一直在快速发展现代知识,可是规模还是不够。只能说勉强应付了战争的需要。国内的战争结束之后,又安静地发展了这几年,为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培养足够多的老师。也只有足够的教师规模,才能整体提升大明的教育水平。
      如果不提升整个国民的教育,大明依旧只是稍微领先欧洲。如果整个大明所有人都脱盲了,那么大明将远远把欧洲人甩在身后,追都追不上。
      朱由检认为现在教师规模已经够了,而且国内也稳定,是时候大规模办教育了。所以,他要钱,好多好多钱。

第六百九十一章:南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