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九章:挖科举的墙角[2/2页]

崇祯本科生 坤琳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没有。只是同意录取吏员,而且……”
      中年男子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说。
      “有什么就说嘛!”
      “那人说,此次吏员考募,童生亦可参加。”
      刚刚接话的老先生手使劲捏了一下手指的棋子,重重的按在棋盘上。
      另一位老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且由着侯家小子去闹吧,他想一个人占尽天下,就让他尝尝逼宫的滋味。”
      “两位恩师,咱们要不要也派人去武昌加把火”
      “不用,侯家的话,分量足够。给曲埠去封信,就说最好拜会拜会侯询。”
      “学生知道了。”
      中年人离开之后,两位老先生又聊了起来。
      “你说,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管东林党还是阉党,不都得依靠我们儒家。此举不像帝王平衡之术。”
      “我也观察很久了。那个人自南渡之后,行事做派越发琢磨不透。会不会有异域高人在背后操控不像是我中原做派啊!”
      “绝对不可以让异教邪说传入,当初徐光启老儿差点就引入西洋外教,要不是我们极力阻拦,恐怕已成祸事。”
      “观他所行之事,颇有西洋之风,重格物而轻经学,恐非我儒家之福。”
      “北面洪先生来信,邀我等北上,你意如何?”
      “行儒家之道,则夷华夏;华夏行夷之道,则为夷。这一点,你我一定要分清楚。”
      “你的意思是,只要他们答应接受我儒家,其他亦可”
      “那当然,我最习惯这南方的天气,老寒腿常犯。”
      “哈哈哈……”
      假如朱由检在这,听到这段对话一定会气疯。
      却不知,这正是大明和后金政权交替之时,很多人内心的心声,这部分人还是站在大明最顶端的大知识份子。
      利益相同凑在一起,几成势力,而后成朋党。
      就算东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如钱谦益并不是一个好的领袖,他在取得自己想要的地位之后,就忘记了他人。
      又如陈子龙,则在朱由检新学的影响下,慢慢有了变化。因为他之前就修订过徐光启的书,同时也就涉猎过徐光启的学术思想。
      再如方以智,更是倾心于新学中不能自拔,因为他本身就有一个叫汤若望的同窗好友。
      顾炎武的性格里天生带着叛逆,加上对朱由检的崇拜,他接受新学最直接。
      加上整个工作组目前都在江北,这次吏员考试的大幕,就有钱谦益出文科题,方以智出理科题,陈子龙居中督办,顾炎武负责具体事宜,一场人数空前规模的大考,就正式上演了。
      “给每一位报名的学子发放理科提纲,减轻他们的难度。”朱由检重点做了指示,对于大明读书人对格物之学的认知,他不抱太大希望。
      “本身考题就不难,再给提纲,岂不是更容易了?”方以智觉得朱由检让自己出的考题简直是小儿科。
      “就把初级物理当做提纲发下去,另外,此次考试不必使用八股撰文,要让考试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工作组作为审卷方,一切以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为参照。让黄道周做好工作总结整理,作为依据。”
      朱由检对黄道周的使用,一直是当做笔杆子的,他主要负责写工作经验总结,推广。
      工作组每十天都会总结工作经验,然后由黄道周整理,再下发给每个人当做指导性文件。
      黄道周已经把他二十多个学生带到了江北,整日埋头在一堆资料中,无暇他顾。
      就这样的,在主英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个人数不多的团队,正在有计划,有制度的形成,并准备疯狂扩张。

第一百一十九章:挖科举的墙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