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二章 朝贺新邦[2/2页]

巾帼医官 幕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若请谭儿姐姐唱吧。”
      “好呀,好呀,都说锦茹是大才女,我算是沾光了呢,这次我就给大家唱一唱。那我就唱了。”齐檀儿接过苏泽豪递来的那张词,快速读了两遍,然后便开始唱起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涛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曲歌罢,人群中爆发出热烈嗯掌声,口哨声,叫好声。
      “再唱一遍。”“再唱一遍。”
      齐檀儿却道,“这词我觉得还是不适合女子吟唱的,我觉得该由岳将军唱。”
      岳精早就跃跃欲试了,因为这首词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到的人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于是岳精便高声唱起来。
      这词经男声一唱便更显得大气蓬勃,使人感慨万千,岳精唱罢,良久营地里除了柴火噼里啪啦的响声外,在也听不到其他声音。
      又是过了许久后,才听得周围人们的掌声和叫好声四起。
      “岳将军,再来,再来!”这样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岳精只好有唱了两遍,才算作罢。
      岳精红着脸道,“乡主,真是埋没你的才能了呢。这样文采,状元也比不上的吧。”
      白锦茹打趣道,“那我岂不是要向岳将军说一声对不起,耽误你成为一代名家了。”
      “哈哈哈…”众人笑倒在一片欢声中。
      齐檀儿愤愤不平道,“你们这是欺负人嘛,这一首词明显就是写给男人的嘛,男人唱得当然更显豪迈啊。你们是英雄,小女子算是抛砖引玉了。乡主,你再给我做一首适合女子的词嘛。”
      白锦茹看着撒娇的齐檀儿,便觉得有趣的紧,于是便道,“檀儿姐姐,莫要着急,我正好有一首适合女子的词。”
      苏泽豪马上让人备好纸笔,白锦茹站起身踱了几步,便娓娓道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是后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的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闻得此诗不止是段昆东的眼睛有些湿润,就算是张大山这样的汉子也体会到了少女的情愫。
      星哲淡淡吟诵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上阕写的是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而这下阕写的是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好词啊,好词啊,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锦茹三步作词。在下真是佩服。”一众人都纷纷点头评论起这首词来。
      “嗯…咳咳…”齐檀儿不待那苏泽豪写好的词晾干,便一把多了过来。
      “哼,看本姑娘给你唱一唱。”齐檀儿便开始吟唱这首词。
      一众人都听得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词中苦苦追求爱情女子的情郎。
      一曲歌罢,众人又是不依,直到齐檀儿又唱了几遍后,大家一起跟着吟唱起来……
      直到张大山和岳精觉得蒸腾太晚了会影响第二日的行程后,众人这才入了各自的营帐内。
      在白锦茹和齐檀儿的营帐里,白锦茹听着江水奔流声,野外的蛐蛐声,偶尔传来两声不知是什么动物的吼叫声,耳边传来了齐檀儿的轻鼾声,她辗转反侧着。索性便穿上了一件皮褂子出营帐外面溜达。
      “将军好。”门外值守的士兵对着白锦茹行了安和乡军礼道。
      “你们两人且去休息一会吧。”白锦茹轻轻的对营帐外笔直站着的两个安和乡杀神军士兵说道。
      “乡主,我们不困,这才是刚刚换了班的。”一名年轻士兵看到乡主过来,有些颇为激动的说道。另外一名士兵则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便点着头。
      “乡主用不用我们陪同您。”那名士兵问道。
      “不必了,我不出营地,就在附近走走。”白锦茹摆摆手道。
      白锦茹沿着河边慢慢走着,听着江水冲击在石头上哗哗作响的声音。她抬头看到江边星哲正坐在一块青石上,盯着那奔流的江水。
      “星哲老师,也睡不着吗?”白锦茹问道。
      星哲转头看向白锦茹道,“嗯,睡不着,乡主也睡不着吗?”
      白锦茹道,“嗯,第一次走出安和乡,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
      星哲向一旁挪动了一些,给白锦茹留出位置,“其实也不必担心的,张将军的用兵之道和岳将军的训练那可是有目共睹的。以及这一士兵虽不是杀神军中的精锐但比其他四国可是强上不止数倍,而且还有三百火枪营的火枪手,这些威名足矣使人闻风而逃。我倒是觉得这一路更像是游玩一般。”
      白锦茹坐下了身子,石头并不凉,可能是白天吸收了足够的阳光,所以坐上去是温温的,“我倒是不担忧我们的安危,我只是觉得安和乡的发展好像有些太顺利了,我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导致什么弊端,将来会不会埋下什么祸患。”说着白锦茹轻轻叹了一口气,“有时候,真想撒手不管,或者向汉国一样将安和乡也托付于某位帝王。”
      星哲有些吃惊的看着白锦茹,“莫非,此去汉梁国是想将我们安和乡送给梁照轩?”
      白锦茹笑笑道,“我只是这样想了一下,并未有此打算。”
      星哲道,“但是,我游历各国后,始终觉得安和乡更像爷爷描述的那样,我觉得你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将这安和乡建成一个独一无二是国家。”
      星哲在很小的时候便被爷爷所收养,他所学的全部都是来自于那个他一直很尊重的老人。
      “你的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白锦茹好奇的问道。
      星哲沉思了一会儿道,“他在我心目中是无所不知的,总是能制造出各种我闻所未闻的各种小东西。知道很多的知识,我救治汉王和康王爷的药便是爷爷制作的。对了,我曾在不经意间闯进了爷爷的锻造屋里,见到爷爷制作的一个小物件,和杀神军的火枪非常像,只是比这火枪要小,我觉得新奇便手里把玩,这时爷爷便大声斥责起我来,随后那小东西扔进了炉火里,和一堆残破的兵器一起烧融了。那次是他唯一一次训斥我。其实在安和乡我觉得就像在爷爷打造的世界一样,很安心。”
      “我觉得你爷爷应该和我一样都是外来人,我并非这个世界上的人,在我们那个时代,虽然国家和国家之间也都有打仗,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参与,我生活的那个国家和这里类似,人们的技术非常先进,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不是用木头建造的,是用水泥合钢铁建造的。还有飞机、轮船,我们几乎都不用点燃火把、灯油来照明,用蜡烛也很少,你知道蜡烛的,我是我们安和化工区里的那个肥皂,再稍微加工变成了蜡烛的,预计这会给安和乡带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我们那里的人们,人和人之间及时相隔很远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尽情的沟通……”白锦茹娓娓道来。
      而星哲则在一旁非常认真的听着,时不时还加一句,“我爷爷也曾说起过电这种东西,但是他没有办法找到磁石,当时我是不懂得,他便给我讲用磁石和铜丝便可发电等等。”
      二人畅谈很久,白锦茹道,“很晚了,该回去休息了,谢谢你听我说这么多。”
      星哲则认真的点着头道,“不乡主,是我应该谢谢你,我知道我的爷爷都是正确的,虽然他不在来了,但我相信安和乡一定会成为他描述的那样,没有饥饿、没有疾病,人和人之间都是友善的。我愿将我所学的知识献给安和书院。”
      白锦茹微笑道,“谢谢你,安和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你的那些知识,所以,请助我一臂之力吧。”
      星哲重重的点点头,“愿为乡主差遣。”

第七十二章 朝贺新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