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来看看什么情况,推门进来看到的就是这个光景:叶晓奇一只脚踩着拖鞋,另一只赤裸裸的踩在地上,跟个呆头鹅一样,低着头,看着手里的拖鞋鞋底。
“怎么了?”孟凡芸有丝紧张,“是拖鞋有问题吗?”
“不是,没有的事”,叶晓奇醒过神来,嘿嘿笑了笑,拖鞋扔下地,顺脚一伸,牢牢的把拖鞋套在了脚上,“拖鞋挺好的,挺舒服的。”
“哦……”孟凡芸道,“那走吧。”
不是在孟凡芸家里,也不是出去下馆子,而是在隔壁,乔光明家里。
两家本来就是邻居,过去时候叶晓奇这才发现,两家之间的栅栏,中间开了一个小口子,可以内部联通。
一样的院子,一样的摆置,叶晓奇跟在孟凡芸后头,这就到了乔光明的家。
推开房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个大胖娃娃:“叔叔好!”
心知这是乔光明家的孩子,叶晓奇摸了摸口袋,尴尬了,没带礼物。
叶晓奇又在外套的口袋里摸了摸,索性把飞机上带出来的小零食,一袋苹果干,拿了出来,递给小男孩,“哎,你也好,真乖。”
趁着小孩儿接东西的功夫,叶晓奇忍不住趁机在小孩儿毛绒绒的脑袋上摸了摸。哪知小孩儿不知趣,脖子一歪,跑到了一边,“姐姐好。”
看着旁边乖乖的被孟凡芸把玩脑袋的小屁孩,叶晓奇心里就吃味儿了:这待遇差别有点太大了吧,怎么一个叔叔另一个就姐姐呢?
“别在那站着了”,乔光明也出现在了眼前,“吃饭吃饭,听说您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来来来,进来坐。”
乔光明家里的饭很丰盛,八菜一汤。西餐是没有的,正儿八经的中式炒菜,有荤有素。都是些家常的,番茄炒蛋,蒜台肉丝之类的,汤是米酒蛋花汤。
乔光明的老婆托着小碗儿,来回两趟,盛来了米饭,看样子很高兴,“听说您也不喝酒,那感情好,我们家老乔也不喝。不喝好,王八汤喝多了没好处,我二舅家的小子……”
四个半人,五副碗筷,配上八菜一汤,已经是极为丰盛了。更别说孟凡芸上午才提到过,这边菜价贵的吓人,平民老百姓日常都是吃汉堡包的,一天都吃不了几片生菜叶子。
算下来,这一顿花费可不菲。
说起来也是逗了,中国人见惯了西餐,自以为西餐就是意大利面、鹅肝汤、牛排、披萨吧啦吧啦的。其实老美不这样,老美日常就是面包,面包,和面包。
就说西餐的一道招牌菜,煎牛排,歪果仁可不常吃,普通人大约一个月平均能吃个三四回吧,这已经算小康阶层了。穷一点的,几个月才能吃上一次。
天天吃牛排,那也得问牛愿不愿意。就算牛愿意了,还得问富兰克林同意不同意。
还有个比较逗的地方,是牛排几分熟的问题。这个几分熟的词,对应的是英语里牛肉的几个称谓,比如说八分熟,肯定是中文原创的……
关于这一点,叶晓奇早有体会了,要不然也不能在爱尔兰的时候,变着花样折腾萝卜和土豆。看样子,叶晓奇重生之前,这副身体,大约吃的也就是萝卜和土豆。
都说留学生是高富帅,可留学生涯,基本都是不怎么愉快的。大多数家里咬着牙供孩子出国的,跟外边一比也不敢说有钱,浪不起来。
“吃吃”,乔光明举起了筷子,“叶总您别见生,饿了就吃。”
乔光明的老婆也期待又紧张的看着叶晓奇,“对,尝尝看,好不好吃。”
第361章 乔家吃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