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大狗只是科技树的一个地基和过路的,绝不是终点,反倒是,只有可学习式的步态,对后期机器人的成长影响最大。
除了视觉感知,作为一款靠四肢移动的设备,“大狗”另一项必备的技能有个专业的名词: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啥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人,想要往前走,无论是先迈左脚也好还是先迈右脚也好,他先是先把重心前移,然后才能完成行走。
一个人假如要摔倒了,他肯定第一反应是向摔倒的方向便宜,以保持自己的稳定。
一个人想要从蹲起来或者爬下来的姿势站起来,他也要调整自己的重心,也就是前倾,没有前倾的人是起不来的。
对大狗来说,四肢的十六支液压杆上连带的触底传感器,就是大狗的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靠这个感知是踩空了还是踩到了东西。
大狗内部安装的陀螺仪、水平仪等元件,则是让大狗对自身的状态有了基本认知。
通过这些数据,大狗的运动中枢芯片,可以做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步态,保持动态平衡。
这是理论上的,大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指这套东西,被加装了数据收集程序,并按照数据集进行策略编程。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用这个东西,大狗的表现当然是不尽人意的,但是却是为后续的研打基础的重要环节。
但是从今天开始,大狗不再是一副皮囊,而是饺子皮里有了馅儿。
类人机器人有很多。
常见的,餐厅服务、迎宾接待,一般都是轮式或者固定式,这种当然无所谓平衡不平衡。
再往后数,就是各个大学或者研机构做的双足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足部非常大!
这类机器人跟动态平衡也没关系,他们能够站立,靠的是物理设计。巨大的脚掌前后各算一个支点,两只脚掌就是四个支点,从而完成平衡。
动态平衡有什么用?
它可以让机器人跑的快,这就是叶晓奇被波士顿动力公司折服的原因。
没有动态平衡的机器人,走起路来像龟爬一样,只有有了动态平衡的机器人,才能惊艳的如同运动员一般,飞檐走壁健步如飞。
这跟神经网络卷积深度学习还不一样,不是说只要素材足够就能暴力的堆出来一个结果。大狗自身的运动结果,就是素材,跌倒了的一组运动数据会被标记为失败,没跌倒的则是被标记为成功,底层设定还是人工编程实现。
动态平衡属于仿生学,仿的就是人,没有什么研究对象比研究和模仿人本身来的更容易。
大狗的逻辑处理,则是和扫地机一样,分为主控、运动控制中心和感知中心三部分。
主控就相当于大脑,有简单的听从指挥的能力,运动控制中心连带感知中心,相当于小脑。机器人的设计都是分开的,也必须是分开的,为了利于维护、开,通俗的说,这么做bug少。
大脑和小脑的比方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大狗的运动中枢编程要比控制中心复杂的多,小脑的“分量”远大脑。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大狗乃至所有机器人的仿生原理,大概可以用五个字来阐述:
龙族和兽族……
第356章 有皮有馅的大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