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在一片张灯结彩,热闹喧扬中就这么过去了。
温婉他们家一个冬天过的很是闲适。准备齐全,过了一个丰盛的冬天。
年夜饭是在老宅用的,程文渝兄弟几个带着孩子媳妇,端着几盘菜,一起去了老宅。这个时候家中所有人放弃了对彼此的成见,欢欢喜喜的一起忙活年夜饭,包饺子。凑在一起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
一年来也就一次,家家户户都把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东西在过年期间拿了出来,就是为了这几天。
不光孩子们高兴,有好吃的,在这几天里就是闯了祸,家里人也不会太过责怪。
虽然要破四旧,有许多的风俗不能展开,但是,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出去拜年,几个相好的凑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拉呱,期许着新一年的丰收。
没有外界的影响,他们大队虽时时有些磕绊,但过的也算安稳。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在农村算是过的富裕的了。
就这么平平淡淡,转眼间三年就过去了。
时间来到了最紧张的66年。
外界的压力和影响没有影响到他们大队的平静。他们大队里只有小学,在外面念初中高中的孩子也不多。
外面闹得再厉害,也进不了他们大队。
但是,一则席卷全国的消息,还是打破了他们村的宁静。
——知青要下乡了。
首选之地,就是他们发展落后的东北农村。
村里人很兴奋,这几天程文渝走到哪听到哪,兴高采烈的盼着城里的娃娃来帮助他们建设乡村。
谣言越传越玄乎,都把那知青吹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仙人物了。
这不,公社通知,他们公社要接收一批知青,分配到各个大队,听说还有首都来的呢,所以,他们大队从大队长,村支书再到下面的各个队员,对此,满怀期待!
他们大队就没这么统一团结过,他要是说什么反对的话,这个时候就是触霉头,想想还是就此作罢!
吃这一回亏正好长个记性吧,以后十年,几乎每年都有知青下乡,还是强制性的,他们大队不要都不行,所以,这件事一下来,他就先避开了。
这就是个麻烦,谁沾手都会得不着好。以后报道的知青出事的还少吗?
所以啊,这次接人,他直接就拒绝了。
走出门外,呼出一口气,才感觉胸口的压抑好了很多。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就要小心了,太平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程文明是跟着程文渝出来的,刚刚屋子里的人都很高兴,就他这个堂弟脸色很不对劲,虽然,平常也没什么的表情,但是,他今天在他脸上看到了一种不安。
能让一向淡然的他露出这种表情,事情肯定会简单不了哪里去?
“怎么了,这知青有哪里不对吗?”
他本来也是想要去的,但是赵云野要去的意向太明显,又看程文渝那不耻的表情,就觉得,还是跟着他堂弟走吧,不
第123章 第123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