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湄洲岛。
      默娘听过朝廷使者的陈辞,几乎没有犹豫就应下。
      这时,白龟忽然伸手在她腿上捏了一把。
      默娘疑惑低头,却见白龟手脚并用,口中不断发出“呼呼呼”的声音,似乎是在说着什么。
      朝廷使者大为惊奇,可他听不懂白龟的意思。
      默娘不同,这些年随着修为进境,她同样具备了“融会贯通”的本领,可以听懂一切动植的言语。
      正如此刻。
      白龟其实是想让默娘给福建路的百姓捞点好处,毕竟这里是默娘的基本盘,肯定要优先紧着自己人。
      默娘犹豫片刻,倒也没有拒绝。
      她与朝廷使者一顿商议,言语之间提及过几位福建路的新科进士。
      这朝廷使者本就是大员出身,自然秒懂,当即表示会向天子传达这意思。
      不就是提拔福建臣子么!
      小意思,相较于国朝的损兵折将,这简直都不算事。
      毕竟默娘的争取顶多只是一时的,倘若那些福建出身的臣子无法自己支棱起来,这对文官大局毫无影响。
      当然,如果他们可以支棱起来,这是福建臣子有本事,默娘今日的谏言不过是锦上添花,提早给朝廷发掘人才罢了!
      ……
      一切议定,默娘带上自己的几件法器,即刻驾雾而行。
      她这般显圣的做法,极大震撼了朝廷使者,本着卖人情的心思,使者先后找到福建路的几位大员,授意他们将默娘先前的言语给传出。
      若说早先斩杀恶龙只是福泽了沿海几座城的百姓,那么如今替福建士人争取机会,完全是惠及了福建的全部士人。
      毕竟同乡身居高位,对于新科进士同样有不小的作用,变相是给他们增加了一个靠山!
      这前途当真是无比光明。
      一时间,无数福建学子发奋苦读,力争要在来年科举中争下一席之地,享受这时代带来的福荫!
      ……
      两日后。
      密云城外,辽国大军气势汹汹,骑兵与步兵环绕,排布列成一方方大阵。
      深黑的军甲与军旗,按照一定的阵仗移动,宛如一滩深不见底的海水,让人不战而心生畏惧。
      宋军阵前。
      呼延赞手执铁鞭,脸上的疯劲消失不见,一人一马立于宋军阵前,俨然有着大将之风。
      一干呼延家与杨家的后辈,除了少数立有军功的,其余都被打散分到军中,没有任何特殊的照顾。
      白扬扬的天,黑压压的旗。
      石吉作为已故卫国公石信的长子,如今身兼卫国公爵位,再加上早年立下的赫赫战功,担任呼延赞的副将,与他一同指挥这一路的宋军。
      反观辽军之中。
      一位吕姓的道人端坐战车前,他的身边就是北营辽军的大将军,其名萧良策,人称“萧大帅”。
      萧良策远视阵前,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要知道,在此行南北两营中,攻打蓟州的辽军久战不下,甚至御驾亲征的圣宗皇帝都被惊吓到,倒是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南营大将军没少因此吃挂落!
      相较而言,他们北营凭着“七十二天门阵”,先后杀了宋军上千人,写在军报上则是“斩首一万,杀敌数万”,这可大大给萧太后长脸了!
      正因如此,萧良策对这位吕道长相当敬重。
      他脸上赔笑,面带询问之色:“吕国师,不知何时进攻。”
      闻言,吕道人摩挲着手中的纯阳宝剑,轻笑道:“再有一刻钟,会有大风袭来,届时飞沙走石,宋军必乱阵脚!”
      萧良

第十九章 吕姓道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