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二章 佛法渡国[2/2页]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睡得早也起不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亲眼一睹东皋山,是否真的如东皋子笔下那般,以诗文写景,当真是演绎了何谓妙笔如画!
      ……
      雍州,参军府
      王福抱着一个襁褓小儿,坐在屋檐底下。
      “小安子,你从祖终于成诗了。为父品鉴过,这诗当真是巍峨。”
      襁褓小儿眯眯眼,仿佛是真的在认真倾听。
      王福放下手卷,轻轻抱着小儿:“小安子。你爹我,从小也有个当诗中剑仙的梦。”
      “可惜蹉跎了一辈子,剑法没能替国立功,诗词之上更是寸业未建。”
      “小安子,你要给爹争一口气。”
      襁褓小儿翻了个白眼,假装昏睡了过去。
      这时,屋里走出一个素衫的清丽女子。
      女子莞尔一笑:“郎君,怎么又在逗小安子。他还这么小,哪里知道诗是什么。”
      这时王福的正妻,安氏。
      王福摇摇头:“夫人此言差矣。学诗当要从娃娃教起,如今我大唐文坛被二叔的一首词句力压,他也就此名满天下。”
      “为夫预料,未来的大唐文坛,恐怕又会诗词而产生不少的名家,千载之后又是名家荟萃,共襄盛举的一场文人盛世。”
      “爹与二叔等不到。我兴许可以见证,但苦于年老而无力。唯有小安子,他有幸亲临这盛世!”
      安氏盈盈一笑,并不反驳王福。
      她径直伸手,直接将儿子抱了过来,柔声道:“妾身不知道文坛的盛世可否回来。但是为娘的小安子,他现在饿了。”
      王福被这么一打岔,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绪顷刻间消散全无。
      他无奈一笑:“为夫正在怀古伤今呢,夫人何故打岔!”
      “哼!我一介女儿家,也知道当今正处盛世。若是盛世之人埋怨,又叫乱世之人如何得安。”
      “夫君还是莫要学那群酸儒多看看公爹的豁达与敞亮,这才是妾身眼中的儒者风骨。”
      ……
      大明宫中
      近来贞观帝传唤太医的次数越来越多。
      随着国朝日益安定,贞观帝需要时刻牵挂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少了。
      太子在床前侍奉汤药,无奈道:“太医们都说了,父皇的身体需要安养。再说了,还有东来师祖。父皇,您不妨听儿臣一劝,歇歇吧。”
      贞观帝喝着汤药,没好气瞪了他一眼:“怎么,这么快向接朕的班了?是不是朕太惯着你了!”
      太子听出这话里的打趣,脸上尽是讨好:“可不就是神威远洋的天可汗父皇宽宏,才有儿臣今日的恣意。”
      “正因如此,儿臣从未想过要篡父皇的位,或是造父皇的反。”
      “时至今日,儿臣的心意似有变化。”
      闻言,贞观帝缓缓抬头,淡淡道:“想通了,受不了朕这老头子天天训斥你?还是想要将你的太傅们全抓起来?”
      “的确想通了,”太子说着径直跪下:“常言君臣父子,这才是人伦与礼教。可儿臣不才,认为父更在君之上。”
      “儿臣喜欢慈爱的父亲,更甚微服四海的天可汗。若皇位会影响父亲寿数,当儿子只能选择造反了!!”
      贞观帝被这一番言论给逗笑了。
      他摊开手:“朕就在这,你要造反,朕随时恭候。”
      “对了,倘若朕驾崩了。记得好好孝敬老爷子,不然朕与你断绝父子关系!”
      一旁的太监听到这对父子的商议,简直吓得头皮发麻。
      好家伙!
      寻常人家避之不及的“篡位”和“造反”,怎么给这两位说的,就像是君子协定一样。
      得了,还能谈条件呗!

第九十二章 佛法渡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