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祖父在上,复秦之业,自今日始。既定新野,我王氏日后便以‘新为号。”
“王氏族主称作新主,王氏族卫称作新卫。新者,易天地之浩渺,取万物之归始,四下寂然。
倒不是怕犯了什么忌讳,而是因为打仗需要钱粮,还需要征发士卒。
元鼎初年,大汉兵丁尽出,倾国之力讨伐匈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距今不过二十载光景,在场有不少人就亲历过,印象当然深刻。
那段时间,每家每户勒紧腰子,日子艰难,毫不亚于秦末时期的动乱。
一方面要应对朝廷征收的税目,另一方面还得担惊受怕,倘若大汉战败,那群茹毛饮血的匈奴野人将屠城防火,烧杀掳掠。
所幸,大汉胜利,这所有人谈起战争,依旧会闻虎色变。
李常笑默默倾听,手里啃着半只烧鸡,心中却思索。
倒不是与他记忆中的片段重合,那般久远的事情,李常笑早都忘了大半。
而是这起义的时机,未免有些蹊跷。
尤其是“光复大秦”,这就显得尤为荒谬。
大汉建立至今,历经五代帝王,已经经历了六十九年。
李常笑算是少有的亲历者。
可即便是他,一定程度上也开始适应汉廷的存在。
六十九年,那是横跨了四代人的征程。
百姓更迭,世事变迁,足以将大秦留在民间的印象磨灭。
哪怕是大秦皇室后裔治下的西北,百姓们只会记得唐侯,记得鲁王,对大秦最多只有模糊的概念。
至于光复大秦,分明是屁话。
李常笑掐指推测,一道玄妙的气息充斥心间。
不一会儿,他的脸上浮现出了然的神色。
“果不其然,又是璋儿的后裔搞出的动静。”
感慨之余,李常笑也多了几分身为旁观者的淡然
出于私心,他明知此举或有恶果,却打定注意不会去干涉。
正如当初大秦倾覆,他没有人前显圣,改动大局那样。
长生世间久矣,人间冷暖大都释然,要说唯一留下的,仅仅只是“华夏”和“神州”的烙印。
非我族异类,其心必诛。
至于旁的,李常笑没有掺和的想法,当乱世的流民,或是太平的野犬,全都只是一念之间,不失为人间历练的一种。
收回心思,他又夹起一块油渣,“咔嚓”咬碎,继续听二锤子显摆。
第六十六章 铁官徒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