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而是根本没有像样的战略人才。他想要割据,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但其实谁都知道,吕蒙只是个幌子,核心其实是孙权自己的看法。
得到荆州之后,渣权曾移镇武昌,后来又退回建康。他的确把荆州作为自己的进取策略来经营的。
但这实属儿戏,一个防御前线变成两个防御前线。国力不及还自相残杀更是愚不可及。
怪不得后人评价,赤壁开启三足鼎立,夷陵开启三家归晋。最后东吴灭亡的时候,他们苦心经营的东西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好好的肉盾不用自己上去一顿操作猛如虎?蜀汉抗曹魏,不用东吴出钱出人,而且不死不休,这么倒贴钱的肉盾不用,一锤子打扁,然后自己出钱出人去和曹魏刚正面。这中操作能叫战略吗?
因为吕蒙这一波操作下来,最大受益人其实是曹操。孙权一方夺取天下最大的敌人还是曹魏,但吕蒙这一波绝世操作不仅没有伤到曹魏分毫,反而还最大程度的帮助了他们。
而且,鲁肃与吕蒙的战略规划仅仅是形似而已,瞅瞅二者最终的战略目标:
一目了然,《榻上对》中极尽长江是手段,一统天下才是战略目标。易言之,鲁肃的战略是进取策、统一策。
反观吕蒙谋划:拿下白帝、襄阳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何忧于操。易言之,吕蒙的战略是割据策、防御策。
一者志在进取,一者志在防御;一者志在天下,一者志在割据,鲁、吕二策根本战略目标不同,如水火不能同器、冰炭不能同炉,何必多言?
作为合格的战略,至少逻辑应该自洽。故而,榻上对也好,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也罢,不说可行性如何,至少都是统一策,在逻辑上可以自洽。
反观吕蒙谋划,夺取荆州不算,还要占领白帝,这是与刘备为死仇;襄阳是曹魏“国之巨防”,吕蒙一锅端了,这是与曹操不两立。
与曹、刘两家势不两立,若是为了先灭西蜀,后取中原,一统天下,顶多算是不自量力,但吕子明的目标居然是为了防御曹操?
至于这二位的水平高下,瞅瞅江东公认的大敌曹操的表现:听到鲁肃谋划,方作书,落笔於地。听到吕蒙谋划……。
曹操在晚年经历了两次极为惨痛的军事失败,他此时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第一,关羽撤军,襄樊解围,诸郡不扰。
第二,反击关羽,清除刘备在荆州的全部势力。
第三,孙刘同盟破裂,两家各自为战,互不往来。
第四,老曹可能说都不敢说,只能在梦里想想的孙刘两家反目成仇兵戈不休。
托吕蒙的福,以上四点基本上都实现了。
只不过当时曹操病逝,曹丕被孙权蒙骗,没有及时反应。等到安抚了许都内部,开始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
但是依旧攻占了南郡绝大部分地域。只不过江陵没有攻下来罢了。
但是,这次有了杨烈帮忙,所以,孙权就陷入了困局之中。
第662章 如今要悔取荆州(2)[2/2页]